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新课标,用具体的案例阐述了物理课堂从“有效”到“高效”的过渡,就物理课堂的高效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有效 高效 课堂教学
在我们学校“立足提高课堂效益,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物理教学组也是认真专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落实课堂有效,提高课堂高效,做了深入的探讨。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有效”就是说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高效课堂就是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也就是说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尽量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经过我们全组的物理教师的探讨,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这样地做法来实施物理由“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过渡。
一、活动的设计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设计教学”,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设计有效的活动,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下放学习的权利,给足时间空间,课堂成为他们探求知识的场所,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成功的愿望和要求,形成积极、主动、灵活、独特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课堂中获得了成就感,满足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感。
如在《气体的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向易拉罐中倒入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用橡皮泥封住罐口,让易拉罐冷却,学生观察发现易拉罐变形且发出声音。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这个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很好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为什么在易拉罐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封住罐口?” “罐口出现“白雾”说明了什么?” “这种排除空气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哪些应用?”一系列的问题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发展。
二、活动的设计立足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课堂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意义得以展现的基本表现.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起来,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促成学生主动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从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引发冲突,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要学的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之中。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前,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取一支挤光了牙膏的扁瘪的铝质牙膏管,要学生猜想:如果将这支扁瘪的铝质牙膏管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会认为牙膏管会沉到水底,教师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是对的,然后问:“牙膏管是铝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教师应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牙膏管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自己将这支牙膏管展开成薄片,做成一只“铝片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的因素”的积极性。例如: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中,不是按照原来的步骤,先讲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然后再实际测量,而是分配给各小组任务,让他们先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认为非常简单。特别有一组测教室的长,他们在课桌过道中悬在空中测,就暴露了测量中的问题。当学生争先恐后的把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满怀期待的等待老师的赞美表扬时,老师的一句“测量中只有一组数据正确”时,学生的表情由欣喜到惊讶到愕然,那种急于求得正确结论的愿望可想而知,这时让他们通过课本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正确的测量,当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而欢呼鼓掌时,这节课的难点也就攻破了,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针对每一节内容,应通过对学生的询问、调查及对小学科学内容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已经掌握的不再设计活动,简单的设计为自学,有疑问的设计为重点活动内容。因此,在备课中,设计的问题就是考察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充分利用学生的原认知,充分考虑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去构建与新知识相连接的纽带,达到自然过渡,顺理成章。
四、活动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指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或实验转化为有层次的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有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从而顺利的探究新知。
“高效课堂”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既是一个理想的课堂,更是一个实在的课题,它是我们作为教师毕生的追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理念和深入的实践来推进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要努力让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摇篮,使物理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超市,体验出物理学习就是生命的乐园。
【关键词】有效 高效 课堂教学
在我们学校“立足提高课堂效益,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物理教学组也是认真专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落实课堂有效,提高课堂高效,做了深入的探讨。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有效”就是说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高效课堂就是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也就是说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尽量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经过我们全组的物理教师的探讨,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这样地做法来实施物理由“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过渡。
一、活动的设计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设计教学”,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设计有效的活动,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下放学习的权利,给足时间空间,课堂成为他们探求知识的场所,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成功的愿望和要求,形成积极、主动、灵活、独特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课堂中获得了成就感,满足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感。
如在《气体的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向易拉罐中倒入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用橡皮泥封住罐口,让易拉罐冷却,学生观察发现易拉罐变形且发出声音。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这个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很好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为什么在易拉罐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封住罐口?” “罐口出现“白雾”说明了什么?” “这种排除空气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哪些应用?”一系列的问题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发展。
二、活动的设计立足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课堂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意义得以展现的基本表现.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起来,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促成学生主动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从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引发冲突,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要学的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之中。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前,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取一支挤光了牙膏的扁瘪的铝质牙膏管,要学生猜想:如果将这支扁瘪的铝质牙膏管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会认为牙膏管会沉到水底,教师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是对的,然后问:“牙膏管是铝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教师应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牙膏管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自己将这支牙膏管展开成薄片,做成一只“铝片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的因素”的积极性。例如: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中,不是按照原来的步骤,先讲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然后再实际测量,而是分配给各小组任务,让他们先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认为非常简单。特别有一组测教室的长,他们在课桌过道中悬在空中测,就暴露了测量中的问题。当学生争先恐后的把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满怀期待的等待老师的赞美表扬时,老师的一句“测量中只有一组数据正确”时,学生的表情由欣喜到惊讶到愕然,那种急于求得正确结论的愿望可想而知,这时让他们通过课本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正确的测量,当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而欢呼鼓掌时,这节课的难点也就攻破了,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针对每一节内容,应通过对学生的询问、调查及对小学科学内容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已经掌握的不再设计活动,简单的设计为自学,有疑问的设计为重点活动内容。因此,在备课中,设计的问题就是考察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充分利用学生的原认知,充分考虑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去构建与新知识相连接的纽带,达到自然过渡,顺理成章。
四、活动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指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或实验转化为有层次的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有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从而顺利的探究新知。
“高效课堂”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既是一个理想的课堂,更是一个实在的课题,它是我们作为教师毕生的追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理念和深入的实践来推进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要努力让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摇篮,使物理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超市,体验出物理学习就是生命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