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北省“专接本”教育自开始以来,完善了职业教育的体系,也为专科生提供了升学的机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随着专接本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个人问题、学校教学问题、社会对专接本学生的接受程度等问题随之而来。通过对“专接本”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措施,形成对专接本教育的新认识。
关键词:“专接本”教育;问题;对策;河北省
作者简介:李林颖,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13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设计;咸桂彩,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技能学习、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7-0007-03
一、“专接本”教育的出现及其存在的意义
(一)“专接本”教育形式的出现
“专接本”,又称“统招专升本”(全称: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考试,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3+2专升本,普通全日制专升本,应届专升本等。统招专升本教育始于2001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1],教育部有关本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通知,以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了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使部分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进入普通本科阶段学习。这种教育形式在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称谓,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所以,在不同省份的文件中表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专转本/专插本/专接本。
(二)“专接本”教育形式存在的意义
自2001年开始,河北省教育厅下达了“专接本”招生计划,符合报考条件的应届专科(高职)毕业生可以在每年的5月份参加全省统一考试,考试通过的考生将在所报考的本科院校进行两年的全日制学习,即大三、大四两年,符合本科院校毕业要求的学生,学校将会授予学士学位等证书,但证书会标明“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的字样。从河北省“专接本”招生计划可以看出“专接本”教育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1.“专接本”教育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专接本”教育模式的出现,在专科和本科之间架起了衔接的桥梁,使中高职教育不再处于断层的境地,从而完善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从中高职到本科再到研究生,这条教育之路通畅了。
2.“专接本”教育扩大了本科院校招生生源。河北省“专接本”近5年的招生名额分别是:2011年共26所本科院校计划招收10594名专接本学生;[2]2012年共28所学校计划招收10887名学生;2013年共27所学校计划招收10984名学生;2014年共32所学校计划招收11442名学生;2015年共32所学校计划招收12075名学生,涵盖财经、管理、理工、农学、体育、医学、文史、艺术、英语9大专业类别。可以看出,最近5年,河北省的专接本招生名额处于逐年增加的状态,“专接本”教育成为本科院校除高考外,第二次扩大招生生源的重要渠道。
3.“专接本”教育满足了个人升学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均学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专科生也意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专接本”教育应运而生,为广大专科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知识与培养自身能力的机会。
二、“专接本”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接本”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专接本”学生大多数是专科生里比较优秀的学生,顺利考上本科院校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来到新的校园和班级,与普通本科生共同学习,也许会遭到一些本科生的歧视,这就会让“专接本”学生的内心产生些微的自卑心理,或者难以融入集体等不同的心理问题。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必然会增加学习的压力,加上专业课内容加深,有些学生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并长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压力大等负面情绪中,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影响“专接本”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由于“专接本”学生来自二十几所不同的学校,即使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也都不完全一样,因此,“专接本”学生的知识差异性较大,知识掌握程度薄弱不一,有的学校安排了学生进行实训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高低不同,这就造成本科院校针对“专接本”学生难以进行统一教学的问题。
专科教育突出一个“专”字,专业、专门、专长、专能,是专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因而侧重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3]“专接本”学生在专科院校接受了较多的专业技能培训,实际操作能力比本科生相对而言较强。由于专科教育受学制年限的限制,专业课的课时多,而专业基础知识的课时相对的减少了,造成“专接本”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今后的工作中发展后劲不足。
(二)“专接本”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课程。“专接本”学生来到本科院校之后,同普通本科三年级学生一起上课,所以有些课程,“专接本”学生在专科期间就已经学过了,这就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厌学,学习兴趣、上课出勤率下降,并且学生会不自觉的将重复课程的专科任课老师与本科任课老师进行对比,造成心理上的偏见。
2.课程安排太满,过度重视“专接本”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化。“专接本”学生除了和普通本科生共同学习的课程外,还单独增加了其他专业基础理论课。由于“专接本”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课程安排的太满,使学生处于疲惫赶课状态。在“专接本”学生培养计划中,还应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能力培养环节,多安排一些技能性培养环节,对“专接本”学生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3.忽视“专接本”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特有的特点,没有做好专科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受到普通本科教育观点的引导,而忽视专科职业教育的承载与接续;受到惯用教学管理体制的牵制,而漠视高职教育的深入和升华。[4]
(三)“专接本”学生的就业与社会认可度不容乐观
“专接本”毕业生与专科毕业生相比,优势并不高。“专接本”毕业生比专科生晚工作两年,而大多数同学认为,这两年的差距需要1~2年来弥补。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相比,“专接本”毕业生并没有享有平等的待遇,在国家企事业单位招聘中,有些单位明确写出“全日制本科(专接本除外)”的字样。通过一些用人单位的反馈,“专接本”毕业生比专科生有发展的潜力,但是工作能力不如普通本科生,并且提出“专接本”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对“专接本”教育并不了解,甚至有些用人单位按照专科生薪资标准给专接本学生发放薪资。[5]这让“专接本”学生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上不如本科生正规,下不如专科生老练。
“专接本”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虽然“专接本”学生通过招生考试,在本科院校进行两年的全日制学习,但是“专接本”的标签一直贴在身上,高考定终身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无法使用人单位将普通本科生与专接本学生之间划上等号。
三、“专接本”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学生方面
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专接本”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在心理调节方面,“专接本”学生要积极的适应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的变化、学习压力增大等方面的问题。既不能沉溺在“专接本”成功的喜悦中,也不能因为一些普通本科生、个别老师的歧视而自卑或者自暴自弃;既不能一味的怀念专科期间的老师、同学、校园生活,总是把以前和现在进行比较,而无法接受新的生活环境,甚至躲避。既不能因为自己的基础知识差,班级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专接本学生,而学习压力过大,或者为了考研而产生过度焦虑紧张的学习问题;(2)在个人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有些“专接本”学生是跨专业,对新专业的学习几乎是从零开始,减少学习上的差距,尽快熟练全面的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这部分学生尤为重要。大多数“专接本”学生因为专科院校的课程安排或者个人原因都存在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升入本科院校之后,学校的培养方案转变了,不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而是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因此,学生自身也需要转变,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基础知识,既要稳固基础,又要深入学习。只有学生自身做好充分的调整与准备,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才能不浪费“专接本”教育资源,体现“专接本”教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学校方面
“专接本”教育给本科院校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并存。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始招收专接本学生,在扩大生源的同时,是否做好了迎接“专接本”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准备?尤其是是否为专接本学生量身定制了符合他们发展的教学计划?因此,本科院校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为“专接本”学生服务。针对“专接本”教学当中存在课程重复这一问题,本科院校在学生管理上,可以将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编在一个班内,以便于授课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状况进行教学调整。[6]在课程设置上,由于“专接本”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每所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都不一样,存在特殊性,所以课程应当具有多选性,减小必修课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在专科学习期间的学习情况,自行取舍,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课程选择留下充足的空间,避免课程设置重复与教学资源浪费。针对课程太多,不能达到课程深入的问题,可以将专业基础课程分成多个教学模块,学生根据自己对某一领域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模块学习。或者将课程以不同的研究主题为主线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主题,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总之,本科院校根据专接本学生的特殊性,要因材施教,突出专接本教育的特色。
如何提高“专接本”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是国家和本科院校都面临的问题。成功就业既需要学生个人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又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的综合服务。针对“专接本”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这一普遍现象,学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加校园实训课程,或者将学生送到企业实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指导“专接本”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求职的技能,并为学生不断提供就业信息。针对“专接本”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学校在培养计划中应当突出对“专接本”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面对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一现象,国家应当提高对专接本教育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应的教育文件,说明“专接本”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对“专接本”教育给予大力支持,打消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顾虑和“专接本”学生不平等的待遇,让“专接本”教育真正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2014-01-2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2]刘娜娜.专接本学生自尊、成就目标定向与就业焦虑的相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檀梅婷,盖会双,李英,李素云.专接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4(1):13-14.
[4]王瑞丰,沈晓平.对我国高等院校“专接本”教育模式的反思[J].学术探究,2012(11):182-185.
[5]马伟,王礼红,翟佳宁.“专接本”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4-87.
[6]赵伯庄,李宇红.高等教育中“专接本”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6(11):67-69.
[责任编辑 李 漪]
关键词:“专接本”教育;问题;对策;河北省
作者简介:李林颖,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13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设计;咸桂彩,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技能学习、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7-0007-03
一、“专接本”教育的出现及其存在的意义
(一)“专接本”教育形式的出现
“专接本”,又称“统招专升本”(全称: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考试,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3+2专升本,普通全日制专升本,应届专升本等。统招专升本教育始于2001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1],教育部有关本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通知,以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了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使部分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进入普通本科阶段学习。这种教育形式在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称谓,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所以,在不同省份的文件中表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专转本/专插本/专接本。
(二)“专接本”教育形式存在的意义
自2001年开始,河北省教育厅下达了“专接本”招生计划,符合报考条件的应届专科(高职)毕业生可以在每年的5月份参加全省统一考试,考试通过的考生将在所报考的本科院校进行两年的全日制学习,即大三、大四两年,符合本科院校毕业要求的学生,学校将会授予学士学位等证书,但证书会标明“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的字样。从河北省“专接本”招生计划可以看出“专接本”教育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1.“专接本”教育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专接本”教育模式的出现,在专科和本科之间架起了衔接的桥梁,使中高职教育不再处于断层的境地,从而完善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从中高职到本科再到研究生,这条教育之路通畅了。
2.“专接本”教育扩大了本科院校招生生源。河北省“专接本”近5年的招生名额分别是:2011年共26所本科院校计划招收10594名专接本学生;[2]2012年共28所学校计划招收10887名学生;2013年共27所学校计划招收10984名学生;2014年共32所学校计划招收11442名学生;2015年共32所学校计划招收12075名学生,涵盖财经、管理、理工、农学、体育、医学、文史、艺术、英语9大专业类别。可以看出,最近5年,河北省的专接本招生名额处于逐年增加的状态,“专接本”教育成为本科院校除高考外,第二次扩大招生生源的重要渠道。
3.“专接本”教育满足了个人升学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均学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专科生也意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专接本”教育应运而生,为广大专科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知识与培养自身能力的机会。
二、“专接本”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接本”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专接本”学生大多数是专科生里比较优秀的学生,顺利考上本科院校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来到新的校园和班级,与普通本科生共同学习,也许会遭到一些本科生的歧视,这就会让“专接本”学生的内心产生些微的自卑心理,或者难以融入集体等不同的心理问题。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必然会增加学习的压力,加上专业课内容加深,有些学生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并长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压力大等负面情绪中,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影响“专接本”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由于“专接本”学生来自二十几所不同的学校,即使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也都不完全一样,因此,“专接本”学生的知识差异性较大,知识掌握程度薄弱不一,有的学校安排了学生进行实训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高低不同,这就造成本科院校针对“专接本”学生难以进行统一教学的问题。
专科教育突出一个“专”字,专业、专门、专长、专能,是专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因而侧重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3]“专接本”学生在专科院校接受了较多的专业技能培训,实际操作能力比本科生相对而言较强。由于专科教育受学制年限的限制,专业课的课时多,而专业基础知识的课时相对的减少了,造成“专接本”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今后的工作中发展后劲不足。
(二)“专接本”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课程。“专接本”学生来到本科院校之后,同普通本科三年级学生一起上课,所以有些课程,“专接本”学生在专科期间就已经学过了,这就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厌学,学习兴趣、上课出勤率下降,并且学生会不自觉的将重复课程的专科任课老师与本科任课老师进行对比,造成心理上的偏见。
2.课程安排太满,过度重视“专接本”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化。“专接本”学生除了和普通本科生共同学习的课程外,还单独增加了其他专业基础理论课。由于“专接本”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课程安排的太满,使学生处于疲惫赶课状态。在“专接本”学生培养计划中,还应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能力培养环节,多安排一些技能性培养环节,对“专接本”学生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3.忽视“专接本”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特有的特点,没有做好专科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受到普通本科教育观点的引导,而忽视专科职业教育的承载与接续;受到惯用教学管理体制的牵制,而漠视高职教育的深入和升华。[4]
(三)“专接本”学生的就业与社会认可度不容乐观
“专接本”毕业生与专科毕业生相比,优势并不高。“专接本”毕业生比专科生晚工作两年,而大多数同学认为,这两年的差距需要1~2年来弥补。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相比,“专接本”毕业生并没有享有平等的待遇,在国家企事业单位招聘中,有些单位明确写出“全日制本科(专接本除外)”的字样。通过一些用人单位的反馈,“专接本”毕业生比专科生有发展的潜力,但是工作能力不如普通本科生,并且提出“专接本”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对“专接本”教育并不了解,甚至有些用人单位按照专科生薪资标准给专接本学生发放薪资。[5]这让“专接本”学生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上不如本科生正规,下不如专科生老练。
“专接本”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虽然“专接本”学生通过招生考试,在本科院校进行两年的全日制学习,但是“专接本”的标签一直贴在身上,高考定终身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无法使用人单位将普通本科生与专接本学生之间划上等号。
三、“专接本”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学生方面
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专接本”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在心理调节方面,“专接本”学生要积极的适应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的变化、学习压力增大等方面的问题。既不能沉溺在“专接本”成功的喜悦中,也不能因为一些普通本科生、个别老师的歧视而自卑或者自暴自弃;既不能一味的怀念专科期间的老师、同学、校园生活,总是把以前和现在进行比较,而无法接受新的生活环境,甚至躲避。既不能因为自己的基础知识差,班级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专接本学生,而学习压力过大,或者为了考研而产生过度焦虑紧张的学习问题;(2)在个人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有些“专接本”学生是跨专业,对新专业的学习几乎是从零开始,减少学习上的差距,尽快熟练全面的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这部分学生尤为重要。大多数“专接本”学生因为专科院校的课程安排或者个人原因都存在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升入本科院校之后,学校的培养方案转变了,不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而是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因此,学生自身也需要转变,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基础知识,既要稳固基础,又要深入学习。只有学生自身做好充分的调整与准备,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才能不浪费“专接本”教育资源,体现“专接本”教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学校方面
“专接本”教育给本科院校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并存。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始招收专接本学生,在扩大生源的同时,是否做好了迎接“专接本”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准备?尤其是是否为专接本学生量身定制了符合他们发展的教学计划?因此,本科院校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为“专接本”学生服务。针对“专接本”教学当中存在课程重复这一问题,本科院校在学生管理上,可以将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编在一个班内,以便于授课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状况进行教学调整。[6]在课程设置上,由于“专接本”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每所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都不一样,存在特殊性,所以课程应当具有多选性,减小必修课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在专科学习期间的学习情况,自行取舍,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课程选择留下充足的空间,避免课程设置重复与教学资源浪费。针对课程太多,不能达到课程深入的问题,可以将专业基础课程分成多个教学模块,学生根据自己对某一领域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模块学习。或者将课程以不同的研究主题为主线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主题,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总之,本科院校根据专接本学生的特殊性,要因材施教,突出专接本教育的特色。
如何提高“专接本”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是国家和本科院校都面临的问题。成功就业既需要学生个人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又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的综合服务。针对“专接本”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这一普遍现象,学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加校园实训课程,或者将学生送到企业实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指导“专接本”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求职的技能,并为学生不断提供就业信息。针对“专接本”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学校在培养计划中应当突出对“专接本”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面对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一现象,国家应当提高对专接本教育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应的教育文件,说明“专接本”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对“专接本”教育给予大力支持,打消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顾虑和“专接本”学生不平等的待遇,让“专接本”教育真正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2014-01-2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2]刘娜娜.专接本学生自尊、成就目标定向与就业焦虑的相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檀梅婷,盖会双,李英,李素云.专接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4(1):13-14.
[4]王瑞丰,沈晓平.对我国高等院校“专接本”教育模式的反思[J].学术探究,2012(11):182-185.
[5]马伟,王礼红,翟佳宁.“专接本”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4-87.
[6]赵伯庄,李宇红.高等教育中“专接本”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6(11):67-69.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