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教学在外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培养商贸类职业人才时,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提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如何进行培养?通过什么方式提高培养效率?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动手能力差和学与用脱节的现状?笔者建议在外贸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运用外贸教学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创造一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使“零距离”上岗成为现实。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将外贸岗位知识、操作过程及各种相关的税收、贸易政策实施等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平台,以教学软件的形式一一展现,这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教学方法在外贸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1.高仿真教学的优势
  教学软件具有高专业化、高仿真和高智能化的特点,具体而言,其专业化的设计就是基于外贸企业实际操作状况,模拟全真环境下“建立业务关系、洽谈业务、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运输、报检报关、出口退税”等主要环节,将外贸业务、跟单、报关、报检和单证等外贸岗位中主要工作内容一一展现在教学软件中,利用事先设置的程序,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并在专业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完成以“任务驱动”下的一环套一环“工作任务”。这种基于外贸工作过程的教学,可以系统地将外贸活动中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加工编辑,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的目的。因为外贸跟单教学软件与外贸跟单实务操作高度的融合性和仿真性,所以使学生们置身于外贸跟单全真环境中,弥补了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缺憾。
  2.教学技术创新的优势
  外贸教学软件集软件技术和专业内容于一体,将外贸岗位中的各个操作过程通过软件呈现到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的循环中提高职业能力与素养。以外贸跟单实训软件中“样品跟单”为例,将样品种类、样品费用承担和样品寄送与跟踪等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以动漫的形式,结合“邮寄样品遗失”情景,使同学们在趣味中学习并掌握了样品跟单操作要领,提高邮寄样品过程中转移风险和处理纠纷技能,创新了教学展示手段。
  3.教学管理的优势
  在教学秩序、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科研与改革等教学管理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教师个人而言,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作业与考试成绩获得,这种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获得的反馈,缺乏客观性和及时性,极易出现教学过程中的“劣币逐良币”情况。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通过软件技术,真实反映学生各种能力高与低。以外贸跟单实训软件中的“运输跟单”为例,不仅模拟了托运人选择承运人及货运代理人、托单订舱、装箱、核对运输单据、支付运费等环节,还通过跟单过程中实时记录,客观评价了学生的制作单据,选择运输方式、工具和承运人,转移运输风险和处理纠纷的技能。一旦发现某一技能的欠缺,教师就可以及时调整授课计划与内容,强化某一专题的教学。
  4.教学效果直观的优势
  为了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职业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任务导入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引入职业教育中,解决外贸课程内容与外贸企业实际操作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就外贸跟单中的“进口跟单”教学而言,可以在沙盘面前进行教学,在学生了解进口跟单主要环节后,将办理进口许可证、签订合同、接船运输、进口报检报关、购汇支付和核销等重要环节一一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展示给学生,不仅使学生掌握进口的主要步骤,还可以直观反映国家外贸管理规则。
  二、提高外贸类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
  随着经济与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贸与内贸一体化成为趋势,贸易理论、交易规则、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的创新,都呼唤职业教育及时跟进,提高商贸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正确理解“零距离”上岗的内涵
  重新审视商贸类人才素质内涵,改进商贸类人才培养方式,将商贸人才打造成适应“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需要,具有综合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职业人才,是商贸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主要手段。就外贸跟单的“零距离”上岗而言,就是具备外贸知识和跟单技能,能够理解外商工艺要求,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跟单过程中问题,独立地按外贸跟单流程进行操作,并能够初步具备识别和防范外贸跟单过程中风险的能力。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从宏观角度而言,政府通过学校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多媒体设备等;从微观角度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外贸跟单课程中“生产跟单”教学为例,是以某一商品为载体,模拟生产企业发生不可预测的因素情况下,组织学生讨论应急预案如何建立?采用何种方法弥补交货期延误?这种“模拟教学法”不仅使学生知晓了生产企业常见的突发事件种类,还使学生掌握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常用方法。
  3.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是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外贸跟单教学考核中,可以将外贸跟单体系分解为若干个主要跟单工作过程,如:样品跟单、运输跟单、原辅材料跟单、外包/协跟单、生产跟单等。依据工作任务(T)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能够充分细化考核项目和指标,同时将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考核成绩(C)综合并入最终成绩,并运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最终成绩=(∑Ti)×60% C×40%
  式中,百分比是考核指标权重,教师可以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及教学情况调整至适当值。
  该考核方法摒弃了“一锤定音”的传统模式,体现了“课证融合”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方向,在外贸企业参与的情况下,考核结果还可以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4.改进实践教学环境
  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性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重视和不断改进实践性教学过程,是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就外贸跟单课程实践教学而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校企合作。在学校阶段,完成外贸和跟单知识基本教学任务,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外贸基础理论知识;在企业阶段,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跟随外贸企业跟单员进行跟单实践知识学习。(2)工学结合。这是一种课堂学习、实践、就业紧密结合的方法。主要解决从外贸跟单岗位认知到某一单元(如运输跟单)跟单见习全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性教学,通过工学结合,一方面使学生认知了岗位和企业,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储备了后备军。(3)订单班。这是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这种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新模式,使教育者、被教育者和人才使用者成为利益共同体,直接使校外实践基地的利用率大为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实用。
  三、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应该注意的问题
  现代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中,有力支持了教学手段更新,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局限性,需要引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视。
  1.正确处理“学生做”与“教师教”的关系
  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时,必须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种虚拟的职场情境。以生产跟单为例,商品检验是生产跟单中主要技能,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产品抽样数量、检验数量、检验结果判断等相关知识后,通过跟单教学软件项下模拟操作,熟知商品检验的全过程,根据教学软件给出的检验结果,综合判定某一订单项下商品是否合格。这种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将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杜绝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现象。
  2.教学过程和内容要结合地方经济特色
  高职院校是为地方经济输送职业人才的,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都要围绕地方经济的主要特色而展开。以浙江经济为例,从内容上看,是以生产民众日用轻工产品为主,涵盖纺织服装、五金家电、日用塑料制品、汽摩配件、低压电器、箱包皮具、文具等;从经济成分而言,主要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涵盖复合型人才培养;从区域间产业集群而言,涵盖浙江地方区域内产业集群,如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义乌饰品产业集群、绍兴纺织产业集群、海宁皮革制品产业集群等。因此,在外贸跟单教学过程,结合本地区经济特色,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直观展现商品主要性能、价格构成、质量认证、海外主要市场及交易规则等知识,并辅以跟单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在毕业后,实现外贸企业中跟单岗位“零距离”上岗目的。
  3.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多媒体平台,是基于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常规学生学习情况于课前制作的,具有超前性和模式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当下课程有关的突发事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编排。例如,针对海盗经常劫持过往亚丁湾或南中国海的船只,可以在“运输跟单”中增加或穿插运输地理和转移风险方法,同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既使学生了解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区的海运航线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使学生提高了转移运输风险能力。
  4.及时维护计算机设备
  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应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设备实现的,这些设备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计算机设备的故障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使这些计算机设备正常运行十分重要。除了在制度上建立保障机制外,在课前,任课教师需要积极试验计算机设备运行情况,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课中,密切注意学生使用计算机设备情况,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计算机设备管理人员;课后,要及时记录课程中计算机设备运行情况,以便计算机设备管理人员及时维修或改进。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课题(编号:CAITYB201008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2009年底,笔者参加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技工院校校长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开展为期两周的研修,对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思考,并结合广东目前技工教育的现状,得到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教学工厂 理念 启示    一、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阐述  1.“教学工厂”理念的概念  在新加坡的职业教育领域,“教学工厂”不是一个既有教学任务又生产产品的实体,而是随着新加坡
“发展和谐校园离不开法制教育,学校法制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只有抓好学生管理,才能起到法制教育的真正作用。”这是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副院长陈运清对学校法制教育的理解。言下之意,如果不做好学生管理,那么法制教育便形同虚设,起不到作用。事实证明,学生管理工作做得出色的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在法治教育上确实成果丰硕。    “一个发挥,四个结合”搞好学生管理    陈运清在总结学生管理时,说到了“一个发挥,四个结合”
街舞的兴起,正是一种文化的兴起,是一种社会现象。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街舞的行列,既是对自我的挑战,又是对自我的肯定和完善,同时也是一条交友的途径,增强了彼此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它的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极富变化。并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而成,各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注意了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又注意了组成
目前的中职学生是在文化知识学习上被淘汰下来的一批情商高、懒于运用智商而又较为活跃的青少年群体。面对他们的语文教学,如果一味沿袭初中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其更强烈的厌学、轻学情绪。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势在必行,要针对学生的群体需要,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形式。而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多元化,就能使学生们在兴趣和快乐中激发学习热情,主动学习文化知识。  教学形式多元化就是采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调
“得了多少先进和奖牌并不重要,那只是对我们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重要的是要致力于打造社会保险惠民工程,要把这项实惠送到每一个离退休人员家中。”钟元军主任总是这样勉励自己。  钟元军,1965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1988年元月入党,现任湖南省桃源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处主任。他先后从事乡镇财会管理和社会保险工作。1995年,桃源县启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后,他的全部精力和情感也就和社会保险紧
经过激烈的角逐,2011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终于落下帷幕,来自浙江省近1000名职校技能精英围绕汽修、机械制造、电子电工、计算机技术等12个专业大类,在47个竞赛项目上展开了技能比武。杭州市代表队在本届大赛中表现抢眼,以28金30银30铜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技能大赛举办至今,各类中职学校都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备战模式。虽然技能竞赛沿袭了其惯有的形式,然而旧瓶也能装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普高升温,职业教育面临招生难的困境。而在招生难的情况下,在校学生的稳定率也在下降。这对于已经面临困境的技工教育无疑是雪上加霜,它势必会影响和制约职业学校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稳定率,降低学生流失率成为了职业学校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职业学校流失生特点和流失去向进行透视,对学生流失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探究出有效控制学生流失,提高技校生稳定率的新对策。  一、流失生特点分析
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是复杂的整体,个性同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综合,构成人的精神面貌和力量;又给人的其他素质打上印记,使它们具有个性特色。个性对人各种素质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    一、素质教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其核心或关键是个性发展。这是由素质
《电工基础》的课程标准,要求感悟电工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电工技术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标准还提到,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生活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构建电工专业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桥梁,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电工知识,并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和理解专业知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工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性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训等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使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州市技师学院在改革和创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与寻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动漫人才的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大量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我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