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320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化是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通过对中西婚礼仪式用语的对比,阐明了不同文化在宗教信仰、人生价值、人际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6
近代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内忧外患的社会变革时期,多重的价值观念叠加,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日益显现。而近代翻译文学的狂欢化现象颠覆了翻译精英文学作品一统...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商品名称是传达商品信息、感染消费者的最直接途径,为商品促销带来不可小觑的效应。因此,有必要从语言学 的角度,运用词汇学中的选词原则和造词原则、语用学中的词义和语境的...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翻译是译者有意识地实现其目的的活动,译者的目的是复杂的,多向度的。翻译目的可以按照社会属性进行分类即政治的、经济的、社会文化的。清末的翻译目的主要受到译者道义与功...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翻译教学一直是高校英语专业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翻译教材使用不当以及教学方法落后。首次借助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在翻译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采用创设情景,设立翻译...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外语学刊 年份:2013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与读者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清末社会伦理关系、政治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语境下,其译读关系呈现复杂性和过渡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师生关系、商客关系以及朋...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外语学刊 年份:2004
本文以《胡适译短篇小说》为蓝本,通过追踪胡适的人生经历和教育结构,发现其以翻译为工具,着眼于整合西方文化以建立中国新的文学范式。在翻译内容上,首倡建立翻译选择规范,...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翻译本身就是一个伦理问题,翻译伦理探讨译者对翻译职责及其翻译标准的厘定。译者由于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导致伦理价值观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对翻译职责及翻译标准的确定。清末......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在翻译活动中,对等是所有翻译方法的目的。等值是一个难于操作又很难取得一致意见的概念,中外翻译理论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此有过阐述。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篇分析应用于翻...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从译者的翻译实践出发,分析国际译联《译者宪章》中关于译者权利与义务的条例,认为其存在着伦理规范导向、服务对象、再现文本以及伦理形式与实质内容等种种翻译伦理困境。应...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美中外语 年份:2007
接受理论认为,读者在接受译者译作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角色而是主动参与建构,发挥自己的创作性过程。译作读者的审美接受过程在商业化的社会里也是文化消费的过程,因此,在特定的历......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给我们的翻译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同时该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各模式间缺乏相容性,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模糊了伦理层次,忽视了主体间的平等。...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清末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也是重要的翻译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译者为实现政治价值、经济价值、道德价值以及对社会个体的价值而进行翻译。译者各自的...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外国语文 年份:2014
德国功能派认为,翻译是人类的目的性行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照顾各翻译参与者的目的.然而翻译目的不仅考虑到各翻译参与者,还应关注到翻译规范.当翻译目的与翻译规范相冲突...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外国语文 年份:2011
梳理中国翻译史上第三次高潮中出现的众多的译者后发现,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不仅是社会伦理思想的体现,更是译者个人伦理思想的反映。此次翻译高潮中...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外语教学 年份:2013
翻译伦理主要探讨译者与其他各翻译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的观察发现,译者与翻译活动各主体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9
阐释学研究应该从“应该怎样阐释”转向“为什么阐释”。阐释者作为原文本的阐释主体和阐释实践主体,既要通过对客体的改造实现其对真理价值的自主追求,又由于人的社会目的性而......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章认为,翻译研究回归到伦理问题,实质上是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译者的伦理价值取向。在这一前提下,文章重点厘清与翻译伦理相关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译者的义利问题,翻译的事实与价......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伦理行为。翻译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文化转向后,翻译伦理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成为翻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回顾国内外学者在翻译伦理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涂兵兰,,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在翻译过程中,赞助人是影响译者翻译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因此,译者与赞助人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清末社会伦理关系、政治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环境下,其赞译关系具体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