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年份:2009
克里斯多弗·考德威尔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英国本土文艺经验相结合的最初尝试,又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高水平。他把艺...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0
今天的文学面临着逐渐式微的尴尬,这早就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自从工业文明开启了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文学便像离家出走的唐·吉诃德一样陷入了古典与现代的分裂。一方面是文学...
[会议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在1920到1940年代之间,宗白华对悲剧问题的思考是其美学历程中十分特殊和关键的一个维度.他对这一问题的探寻不仅同中国社会的现实及历史轨迹息息相关,更推动了其美学理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5
无论从艺术层面还是社会现实层面来看,“乐”都可算作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概念.一方面,它作为最早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密切参与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建设.较之诗文、...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年份:2011
南宁民歌节创办十余年来影响的不断扩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与每次民歌节过后主流媒体的一致赞美不同的是,一些专家学者和民歌爱好者经常表达出对南宁...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民谣因其特殊的声音和文化属性而在表征乡愁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而民谣对城市乡愁的书写也与20世纪百年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人们的情感结构变迁密切相关.在此意义上,民谣中的"城市乡愁"是记录和理解中国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情感民族志",其对于小型空间、......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6
这场发生在李长之与寿生、卓循之间的歌谣归属之争虽并不引人注意,但反映出的问题却是发人深思的。从20世纪早期的歌谣征集事业来看,李长之的歌谣观无疑带有反叛性,然而从中国文艺发展的长远历史来看,寿生、卓循的歌谣观则是对文艺秩序的颠覆与挑战。两方观点并无所......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17
对歌谣"跨语境"功能的表现及实现方式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在具体的、历史的以及文艺"审美制度"变迁之语境中,思考一种特殊文化符号如何在社会文化转型中发挥其作用。可以说歌谣所带来的并不是文化的静态与区隔,而恰恰是文化的张力与接合。这种跨语境的对接,为文化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21
雷蒙德·威廉斯不仅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更是推动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转向的最为重要的理论家。他通过吸收、借鉴和批判F.R.利维斯及其“细察派”的批评方法,不仅超越了利维斯主义的局限,还弥补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欠缺,发展出了以文学细读为基础的英......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摘要:在“后理论”时代我们需要反思和检视理论的弊端,在面向当代、面向文艺和社会现实中实现理论的健康发展和更新。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而言.其理论更新的力量应当而且也只能从自身的经验中发掘。只有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如何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在与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10
近年来,台湾电影的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而尤其以《海角七号》和《艋舺》为代表。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号》不仅创下了台湾华语影史的票房纪录,而且在金马奖上囊括6个奖项,当之无愧地被推为当代台湾电影的成功典范,以致人们把台湾影坛相对沉寂的2009......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21
威廉斯的“感觉结构”为理解“中国故事”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当代电影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种文艺实践中普遍萌生的感觉结构,总体上强调以新的视角和自觉的态度面对“中国性”,表达“......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9
韦绍兰的歌谣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共鸣,她以歌谣为伴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阐发。对韦绍兰的访谈及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从三个方面理解其歌谣生活的相关问题:首先是歌谣习传的'公共语境'及其中'天才个人'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在歌谣的编唱中,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20
通过追溯“人类学本体论美学”“人类学美学”到“审美人类学”的理论轨迹,可以发现人类学视角与中国的生活美学始终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轨迹也源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种理论转向与创新。生活美学的人类学视野能够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一是作为具体语境的生活方......
[期刊论文] 作者:曹成竹, 王兴永,,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5
网络文艺批评呈现出的"自发—交互性"、"微缩—精简性"、"展示—娱乐性"三个主要特征既是我们对其发展规律的总结,也是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文艺领域,应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的...
[会议论文] 作者:梁允翔,曹成竹,, 来源: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年份:2011
本文讨论马克思和本雅明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和现代性的理论,并试图引进一条研究中国城市现代性及上海近代史的新路径。论文首先比较马克思和本雅明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