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之治相关论文
《尚书》是虞夏商周上古时期的政治图谱和政治伦理典要,“为政以德”是其全部要义.《易·革·彖辞》“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
北宋儒学复兴,士人意欲恢复三代之治,超越汉唐。不同朋党集团也藉复古大旗进行现实政治的改革,进士科考试内容成为北宋朝科举改制的焦......
当代学术界在黄宗羲思想研究方面有"守旧"与"开新"之辨,由此导致黄宗羲犹如"一人分饰两角"般在中国思想史上出场.事实上,黄宗羲在......
横井小楠是幕末时期的思想家,实学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思想影响了很多幕末时期的仁人志士,在明治维新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本幕末......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字元晦,江西婺源人,18岁登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等职。在哲学思想上,他发展了程颐、程颢的学说,为理学之集大......
北宋中期,社会上出现了复兴儒学的运动,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价值重新加以肯定.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恢复传统儒家的“三代之治”作为口号......
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追溯它产生的思想渊源,其以上古及三代礼乐文明德礼相依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内在精神资源,而以孔......
在经世理想和治国主张方面,二程治学与荆公新学经历了一段由初合而渐离的变异过程。两派分离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政治理想均处于被强调......
甲午战争的结局导致中国师法日本,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可说是戊戌变法的政治路线图,这其实是用一种近代的有关日本之治的想象取......
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中传统资源的转换周积明传统文化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中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难以作出绝对性判断的问题。大致......
陆九渊系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是对南宋政治危机的积极回应。陆九渊政治伦理思想的开显,是基于“本心......
在挖掘原始儒家道德理想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原始儒家道德至少可以为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提供如下启示:(1)必须给道德之于社会文明进步的作......
<正>有一种阐释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理论,叫做“冲击一反应”论。这种理论认为中国社会本是一个绝对封闭自足的系统,全无向近代转化......
"三代之治"是传说中唐尧、虞舜统治下的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是古代儒家先哲们治国、平天下的目标。王阳明继承并发扬了"......
黄宗羲从“万民忧乐”的角度对君民关系做了新的探讨,对“一家之法”与“天下之法”进行了区分,明确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
太平大同思想源于以尧舜为代表的五帝时代,经过孔子及历代儒者的阐发,成为儒家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对儒家......
《尚书》所载“凤凰来仪”,作为《韶乐》表演的一种结果,其深刻含义是中原与周边各民族的和平,亦即排除战争、刑罚等等人身利益冲突的......
孔子的时代,既是"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时代,也是社会秩序应然建构的时代。从"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三代"之治的历史......
<正> 王守仁(1472—1528)的心学体系以“致良知”为核心。他认为,“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创造了一切。将这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应......
作为同时期的儒家学者,清初的黄宗羲和朝鲜朝的柳馨远皆从先秦民本思想出发,以恢复三代之治为目标,针对本国时弊,提出某种程度的改......
为对抗孔教化的今文经学,章太炎将古文经学推向极端。传统六经不再作为载道之书,而是成为记事之史。由章太炎重构的先秦史叙事呈现......
<正> 生命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境,很难理解,但存在。焚一炷香,决定开笔写文章是在夏日雨后。天净心也净,想着开笔,居然好半天就凝神看......
朱子的道统论思想蕴涵丰富,既包含对道(中华文明)之发端及其内容的根源理解,也包含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难题的总体思考以及解决......
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之际,已开始步入晚境.自秦汉确立的高度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自给自足、因循守旧、重农抑商的自然经......
与前辈学者论三代之治相比,船山认为三代之治是须分层次而言的。三代之治是包括先王之德与先王之道法两个层面的内容。后世首要效法......
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江户中期著名的“古文辞学”派儒学家。彼时因商品经济的萌发,出现了“四民失序”、道德失范等诸多社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