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我国传统翻译中过多地强调了“意译”,也就是过多地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归化”而非“异化”的方法并起着主导作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文根据古代佛经翻译的实践分析,认为古代佛经翻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翻译活动中建立起来包括原作者、译者、读者、监督者以及出版者等在内的主体间性关系。事实上,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能更多地关注到这样的主体间性,翻译的质量和效果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