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沟肠杆菌对多粘菌素耐药机制初步研究

来源 :第十五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ewwq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阴沟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易致免疫低下者感染。多粘菌素是对抗MDR和XDR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防线,尽管细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率很低,但近年也有阴沟肠杆菌对多粘菌素耐药的零散报道,值得关注。我们从临床感染患者分离到一株阴沟肠杆菌WCH121623,体外药敏对多粘菌素高度耐药,其耐药机制如何,值得积极探索。目的:初步探索阴沟肠杆菌WCH121623对多粘菌素耐药的相关机制,将为应对可能日益严峻的多粘菌素耐药和新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通过Tn5转座子随机插入、定点基因敲除和基因回补、替换了解与耐药相关的基因和耐药机制。利用鸟枪法克隆寻找耐药基因。使用转录组测序了解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变化,并结合脂多糖电泳等表型分析初步探索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结果:首先通过Tn5转座子随机插入和质粒基因回补获得2个基因位点dedA和phoP,结合CCCP抑制实验和脂多糖电泳等结果提示,该菌对多粘菌素耐药可能与外排泵系统有关,随后定点基因敲除tolC基因及与其紧密相关的acrB基因,结果表明本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很可能源于AcrAB-TolC介导的外排泵机制而非经典的脂多糖修饰。通过基因替换证明tolC和phoP的基因突变不是本菌对多粘菌素耐药的全部原因。为进一步了解耐药发生的根本机制,使用鸟枪法随机克隆,建立本菌DNA质粒文库,在质粒文库中筛选出一个新的基因hp_01194,质粒转化该基因可使对多粘菌素敏感的阴沟肠杆菌变为高度耐药株,且表现出与WCH121623相同的耐药特性,实验结果也获得转录组测序的印证。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阴沟肠杆菌WCH121623对多粘菌素高度耐药可能主要与AcrAB-TolC介导的外排泵机制有关,有别于经典的脂多糖修饰机制,本研究中新发现的耐药基因hp_01194可直接导致敏感菌株对多粘菌素耐药,可能是一种介导阴沟肠杆菌对多粘菌素耐药的新机制,待后续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伊立替康(CPT-11)及其活性代谢产物7-已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浓度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Waters X TERA RP 18色谱柱(4.6×253mm 5μm),以2ug·mL-1的喜树碱为内标.流动相为0.05moL·L-1磷酸二氢钠-乙腈(70:30,pH=4.0),流速恒定为1ml·min-1;荧光检测,CPT-11的检测波长为Ex/Em
目的:研究卡波姆包衣熊果酸脂质体的制备,并考察其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熊果酸脂质体,通过孵育法用卡波姆对熊果酸脂质体包衣,用微柱离心法测定其包衣前后包封率的变化;以熊果酸混悬剂为参比制剂进行大鼠灌胃,比较药动学特征.结果:脂质体包衣后包封率略有下降,熊果酸包衣脂质体大鼠口服给药后药动力呈双室模型特征,熊果酸混悬剂、脂质体及包衣脂质体经大鼠灌胃给药后,AUC0-∞分别为(
目的:探讨分析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方法:分析参与1项心血管类药物临床试验的106例健康成年受试者筛选过程,对筛选失败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受试者筛选失败可能有关的因素包括依从性、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等,其中主要原因是实验室检查不合格,占接受该项检查受试者数量的39.76%;其次是动态心电图检查不合格,占接受该项检查受试者的28.89%;心
目的:对国内外采用Beers标准判断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分析PIM对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和经济学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和CBM等数据库,筛选应用Beers标准判断老年人PIM并开展结局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纽尔卡斯-渥太华(NO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表达的影响,考察孕烷X受体(PXR)是否参与丹参酮Ⅱa对OATP1B1的调节过程.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分别对丹参酮Ⅱa作用前后的HepG2细胞中OATP1B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利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系统,研究PXR在丹参酮Ⅱa调控OATP 1B1表达中的作用;利用RNA干扰技术干扰PXR的表达,进一步验证丹参酮Ⅱa对OA
目的:探讨DEC1在多巴胺能神经元(SH-SY5Y)神经毒素(MPP+)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SH-SY5Y细胞分别用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MPP+处理24 h或48 h.用MTT法和DAPI染色测定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DEC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以及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信号蛋白的表达.DEC1的过度表达和敲减通过转染表达DEC1质粒和
目的:评价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橙皮素和柚皮素对二相代谢酶UGT酶活性的影响,预测橙皮素/柚皮素与其他药物联用是否引起药物相互作用。方法:选择非特异性底物4-甲基伞形酮和UGT1A4酶的特异性底物三氟拉嗪作为12种人源UGT酶底物,经过体外孵育体系代谢后,通过HPLC和HPLC-MS法检测底物含量,计算橙皮素、柚皮素对UGT酶活性影响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橙皮素主要抑制UGT1A1、UGT1A3、UG
Objective: Oleanolic acid (OA) may have important activity relevant to health and disease prevention.Here we aimed to study the activity of OA on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Methods: Trifluope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PLC/MS/MS)法研究珍珠莲中主要成分高圣酚经不同给药途径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黄芩苷为内标物,血浆样品经0.2%的甲酸-乙腈溶液沉淀蛋白.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50mm ×2.1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用DAS 2.1软件模拟计算,比
目的:评价单次口服两种叶黄素微粒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并判定两种制剂是否生物等效,为试验制剂的质量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给药,分别单次空腹口服叶黄素微粒的试验制剂(ZMC,Lutein Beadlet 5% TAB-S,20130608)或参比制剂(DSM,Lutein 5% CWS/S-TG,UT13020011)20 mg(以叶黄素计),两次给药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