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站短基线干涉阵被动式卫星测轨

来源 :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wq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同步轨道卫星,提出一种多站短基线干涉阵被动式测量卫星轨道方法。在每个地面接收站内设置两面或多面天线,采用载波信号波形相关,求得天线间接收卫星信号时的程差D.多站多天线的程差测量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站,通过多站多天线交会测量模型求得卫星在空间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被动式定位的精度与短基线的长度有关,基线越长精度越高;与站间的距离有关,站间距越长,定位精度越高;与站间的布置形状有关,与站内天线的布置有关。同时也表明本方法用于被动测量位于175°E同步轨道卫星,测量精度达到了百米量级。
其他文献
对现有的视觉描述设计过程进行改进,包括概念模型的构建,实体、属性以及关系的识别和建模.在视觉模型中,不同类型的空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该设计过程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空间关系。针对运动目标,采用三帧图像差法来获取目标的运动信息以及确定场景中运动目标的数目。根据目标的区域特征获取初始轮廓,并将其作为主动轮廓线模型的初始控制点。完成运动目标的检测。使用目标的空间低阶矩及矩对时间的低阶导数分别表示目标的空间特
利用Matlab/Simulink研究自抗扰控制器对石英压电执行器系统的控制,通过分析控制器各个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出针对一般系统的参数整定方法,为自抗扰控制参数整定及应用提供依据。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自抗扰控制参数整定方法的有效性、适应性和鲁棒性。
针对K-均值聚类算法中初始聚类数目难以确定,对初始参数敏感等问题,提出一种快速遗传聚类算法,算法中采用可变长实数表示聚类中心,并设计新的交叉和变异算子,以及采用DB-Index准则作为聚类的目标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但具有较优的聚类性能,而且收敛速度也大大提高。
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H2保性能模糊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用T-S模糊模型来代替一类具有参数不确定的非线性系统控制对象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不确定性范数有界的模糊动态模型,提出一种模糊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此方法既能确保二次型稳定存在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也能确保其H2保性能指标。
随着现代大型设备越来越复杂,依赖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已难以适应和满足复杂过程诊断的全部任务要求。Multi-Agent系统就是为解决大规模问题的智能求解而发展起来的。在简述MAS系统和PC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PCA方法的不依赖具体对象解析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数据降维等特点。用于Multi-Agent系统进行故障监测。并总结将PCA方法用于故障监测的优势与不足。
汉语语言处理研究目前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底层处理接口,如分词、词性标注、词语相似度计算、句子相似度计算等,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接口资源,提出集成这些接口,采用JAVA开发平台,对这些接口进行二次封装,实现接口间的无缝调用,从而开发了一个常用的汉语语言底层处理接口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快速实现了一个基于云南旅游的FAQ问答系统,结果表明,该平台能为汉语语言处理上层应用研究提供非常好的支持,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随着当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特定领域的信息采集和统计的需求也日趋明显,然后信息急速膨胀,使有效定向采集和统计特定领域信息并得到其相应的预测结果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运用汉语分词、潜在语义分析和语义匹配等技术,构造用户兴趣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Web信息结构分析和未知信息相关性预测来控制信息采集统计过程,在保持定向采集精度的同时使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可缩短采集时间、减少存储、加
介绍了智能体建模和仿真的研究现状。在考虑适应性与反应性条件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多智能体的混合学习算法具体实现步骤。在食物环境变化时对算法进行仿真,并利用Matlab语言读取仿真数据并绘制二维图像,对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将混合学习算法作为飞机的目标搜索与跟踪方法应用到××机载雷达目标跟踪仿真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针对2颗航天器间相对角度测量,提出了基于单目计算机视觉的测量方法。采用透视投影成像模型,利用空间目标的空间位置、图像坐标及测量系统参数之间的几何关系,实现对角度的测量。针对无法对测量精度进行精确衡量的问题,通过测量系统空间几何关系,提出了一种数学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测量结果表明,基于单目计算机视觉的航天器间相对角度测量方法的正确性与精确性。这种精度检测方法也可以广泛用于光学测量系统的精度测算
以某工厂的传送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为背景,探讨了现场总线Profibus-DP和CANbus的集成方法,提出了基于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方案,给出了2种总线的集成框架和协议转换模块的通信模型,并描述了软件设计规范和方法。按以上思路设计的Profibus-DP和CAN总线协议转换模块已经用于生产现场,且运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