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一种新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随着时代潮流应运而生,也使更多的翻译人员更加重视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对其研究的角度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生态翻译学是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上发展而来的翻译理论,这一理论借鉴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说,将生态学和翻译学进行有机结合。为此,本文分析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并在此视角下以端木蕻良的小说集《鴜鹭湖的忧郁——端木蕻良短篇小说选》的英译本为例,具体分析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指导下,葛浩文先生是如何对端木蕻良的作品进行三维适应性转换,提倡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借鉴,以期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被更好地推向海外。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根基是翻译适应选择论,具体表现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为文学文本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这对于研究者进一步探究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和应用让文学作品的译文更加符目的语的语言风格,同时又保证了原文本的文学内涵。《鴜鹭湖的忧郁——端木蕻良短篇小说选》精选了八篇端木蕻良在抗战期间发表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代表了端木蕻良前后两个时期在创作主题风格上的变化及其艺术成就,他生动刻画了各种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尤其在对人物进行刻画时,本文作者大多数选取了东北特定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然而,在进行文本英译的时候,译者如何通过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处理方言的含义和目的语读者理解的差异等,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小说文本的英译选择了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与小说文本本身的特色相符,在翻译语言、文化、交际因素的过程中,符合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本论文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翻译家葛浩文及其文学作品的翻译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作者端木蕻良及其作品进行说明,并对其作品的英译进行进一步阐释,使读者了解作者和译者的基本情况并强调了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构建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对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根基进行了阐述和说明。第四章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结合《鴜鹭湖的忧郁——端木蕻良短篇小说选》论文分析了其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策略的使用情况,主要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对作品进行的适应性转换,采取了论述理论和文本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将生态翻译学所提供的理论视角与不同的翻译策略相互结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第五章为论文的结论,总结了生态翻译学的提出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带来的影响。生态翻译学的发展还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其理论和应用的相互结合上还可以改进和发展。将对提升翻译水平,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不同的文本类型并对之进行翻译有重要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