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新发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总体的7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救治水平关系到我国居民的健康。当前,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及时开通血管,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血管开通后脑组织将面临再次损伤,即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治疗是在再灌注初期对再灌注血流实施一系列短暂的机械性梗阻和再灌注的方法,已被证明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对其保护机制的研究仍存在诸多空白。自噬(autophagy)是一个进化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能促进ATP产生和维持细胞内稳定,国内外文献均提示脑缺血后自噬激活,但自噬在脑缺血情况下的功能依然有较大分歧。本论文用SD大鼠,通过手术前后局部脑血流多普勒检测,神经行为学测试和脑梗死面积评估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该模型上我们进一步建立了缺血后处理模型,并对其优化,显示了良好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我们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了I/R大鼠和IpostC大鼠再灌注后1、6、12、24、48h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和p62的表达,发现I/R和IpostC都激活自噬表达,自噬的激活在IpostC中更早,p62的降解在IpostC中更显著,提示IpostC对自噬的影响是保持完整的自噬流,而不仅仅是激活自噬。我们对I/R大鼠使用了自噬诱导药物rapamycin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在I/R中仅促进自噬形成不能改善神经功能。我们通过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IpostC大鼠溶酶体相关蛋白LAMP2表达高于I/R大鼠,Cathepsin B蛋白表达低于I/R大鼠,IpostC促进核转录因子EB的核转位,电镜发现IpostC大鼠的自噬溶酶体数量多于I/R大鼠,表明IpostC促进自噬通路。而在抑制自噬的3MA药物干预了IpostC大鼠后,IpostC的神经保护作用被抑制。我们进一步探究了I/R、IpostC和凋亡的关系,发现相比I/R,IpostC减少了细胞色素c的释放,Bax的转位和TUNEL阳性细胞,减少了线粒体的受损,而3MA抑制了IpostC的神经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显示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这与促进自噬通路有关,在将来可能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