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调控CXCL12在介导骨肉瘤进展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肉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次为老年人(双峰现象),容易发生转移,最常见部位为肺部,而肺转移往往是骨肉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5年总生存率不足20%。目前,骨肉瘤肺转移的机制尚不清楚,而免疫疗法等新颖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一定挑战。越来越多的肿瘤免疫学研究聚焦于趋化因子。一方面,趋化因子可以激活和增强各类免疫细胞发生迁移,另外一方面,趋化因子可增强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趋化因子12(CXCL12)在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两面性,即CXCL12在趋化因子梯度驱动下既参与肿瘤转移又参与T细胞归巢的过程。此外,CXCL12-CXCR4生物轴与骨肉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第一部分探讨CXCL12-CXCR4生物轴在骨肉瘤中的作用,我们发现骨肉瘤通过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甲基化调控CXCL12表达,进而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第二部分探讨骨肉瘤内CXCL12的异常表达对肿瘤内免疫细胞的影响以及首次联合CXCL12和CXCR4两个分子探讨该生物轴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流式技术和组化结果表明肿瘤内CXCL12的浓度与淋巴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突显了CXCL12在淋巴细胞归巢中的重要性。此外,CXCR4negCXCL12hi组患者的预后最好,CXCR4posCXCL12lo组患者的预后最差,提示该轴尤其是CXCL12,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为后续去甲基化治疗骨肉瘤及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提供新思路。第三部分进一步探讨DNA甲基化调控CXCL12在介导骨肉瘤进展和免疫应答中的具体作用。我们发现抑制DNMT可促进人骨肉瘤细胞CXCL12表达,利用地西他滨(DAC,DNMT抑制剂)去甲基化治疗免疫健全小鼠骨肉瘤模型,可显著提高肿瘤内CXCL12的表达,从而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同时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转移,而阻断CXCL12-CXCR4轴或删除CD8+T细胞可以逆转结局。此外,我们发现地西他滨体外治疗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体内治疗不促进肿瘤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CXCL12在骨肉瘤进展和免疫反应中的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为靶向CXCL12治疗骨肉瘤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透射电子显微镜三维重构方法已经成为研究材料微观组织结构间交互作用等挑战性课题的重要工具,为了进一步推进三维重构方法的广泛应用,需要设计新的实验设备,突破其理论和实践瓶颈。本文工作中,作者自主研发了应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四自由度原位纳米操纵系统(简称为X-Nano系统),设计并制造了微型压电纳米操纵器,实现三向平移及旋转自由度的稳定、精确操纵,从多个方面提高了三维重构的效率和质量。此外,XNano系
视觉平面姿态跟踪旨在时序上连续估计目标平面在空间中的姿态,是许多计算机视觉高层应用的基础核心。近些年,随着高速摄像机的发展和硬件计算能力的提升,基于区域的姿态跟踪算法渐渐成为相机姿态估计以及视觉SLAM中的主流工具。然而,大多数现有系统仍然需要在特定环境与场景下才能发挥良好性能,复杂环境下准确、鲁棒、高效的平面姿态跟踪依旧充满挑战。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复杂多变的外界干扰,如光照变化等,严重制约了这类
第一部分颅内静脉回流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结局目的:明确颅内静脉整体回流状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再灌注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09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行头颅多模式CT且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四维CT血管成像(4D-CTA)评估蝶顶窦、大脑中浅静脉、Labbé静脉、Trolard静脉、丘纹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充盈情况并获得颅内静脉显影评分(CV
生长和溶胀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组织和部分软聚合物中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往往表现为外在的体积变化和表面失稳演化以及内在的残余应力的积聚。更好地了解其实质或机理不仅能够有助于理解生物组织的生长发育,病变,衰老和死亡,同时可以辅助我们设计相关的工业应用,例如水凝胶的模态自组装和4D仿生打印等。经典体生长模型通过利用乘法分解方法,实现了模拟生长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和残余应力的积聚现象。其核心在于将总的生长变形分
肌腱异位骨化是以肌腱组织中出现成骨细胞并形成骨组织为特征的临床难治性疾病,常继发于肌腱损伤或手术创伤。肌腱异位骨化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受限、肌腱力学性能下降甚至断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局部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或冲击波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尚无有效疗法能够治愈肌腱异位骨化。虽然近年来针对肌腱异位骨化的研究揭示了损伤、炎症等因素在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
随着我国考古学科的发展,大量土体遗址被发掘出来。由于土遗址暴露在自然条件下,极易遭受损毁和破坏,需加以保护。其中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由于受水力作用影响较大而极易发生破坏,因此针对潮湿环境下土遗址改良与修复的材料和方法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许多传统天然材料,在土体性质改良方面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如何将这些传统天然材料,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并应用在土遗
背景与目的:miR-184-U(突变型的miR-184,r.57c>u)在多种家族性遗传性眼病中被发现,但在这些眼部疾病中,miR-184-U的生物学功能和致病机制仍不清楚。既往的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作为某些miRNA的海绵,但是目前尚无研究探讨miRNA或其突变体是否会影响circRNA的表达。因此,本研究通过使用化学合成的miR-184-U模拟体及miR-184-C(野生型的miR-18
目的目前迫切需要寻找确定治疗骨肉瘤的新分子靶标。环状RNA是一类内源性RN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并在调节基因表达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骨肉瘤中,环状RNA的潜在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评估了骨肉瘤中环状RNA circFAT1的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特性。方法首先体外实验明确circFAT1在骨肉瘤中环状RNA的特性,评估circFAT1/miR-375/YAP1对人骨肉瘤细胞生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研究了基于聚己内酯明胶纳米纤维的化疗光热治疗协同肿瘤治疗平台和基于聚己内酯明胶纳米纤维的饥饿治疗化疗协同肿瘤治疗平台第一部分以纤维或水凝胶作为主要形式的局部药物传输系统,已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一种技术方式,但由于其治疗功能单一,导致疗效有限,在实践应用中受到挑战。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的多功能局部药物传输系统,可以通过小切口微创手术方式植入体内,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
胰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为恶性和致命的癌症之一,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接近1.0,5年生存率极低。胰腺癌往往起病隐匿,缺乏早期症状,多数病例诊断之时已经是中晚期,没有手术治疗指征。药物治疗是胰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选择。目前,由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组成的联合用药方案FOLFIRINOX是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的一线化疗方案。研究表明,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只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