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由于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被消费者所喜爱,我国藜麦的产量和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然而当前我国的藜麦加工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发芽已被证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谷物的营养组成和加工特性,是一种较为便捷、高效和经济的加工方式。磁场作为一种非热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磁场可以促进谷物发芽率、发芽势、部分内源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由于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被消费者所喜爱,我国藜麦的产量和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然而当前我国的藜麦加工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发芽已被证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谷物的营养组成和加工特性,是一种较为便捷、高效和经济的加工方式。磁场作为一种非热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磁场可以促进谷物发芽率、发芽势、部分内源酶酶活的提高从而促进发芽的进行,但是缺乏磁场对发芽影响系统且全面的研究。因此,本课题系统研究了磁场胁迫发芽对藜麦基本营养组成、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及使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藜麦的深加工提供理论指导,提高其经济效益。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对藜麦在磁场发芽与普通发芽处理下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为期72 h的发芽过程中,藜麦脂肪和淀粉含量在两个处理组中的变化一致均随发芽的进行而不断降低且磁场发芽藜麦的下降幅度更大,磁场发芽藜麦在发芽72 h后其脂肪和淀粉含量分别降至未发芽时的64.64%和80.23%。藜麦中水分、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在两个处理组的变化不一致,但与普通发芽相比磁场发芽第72 h的含量均较高,分别增加至未发芽时的166.08%、104.77%、411.97%。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发芽藜麦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磁场的施加可以使藜麦在发芽过程中富集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发芽72 h后,普通发芽藜麦中的GABA(γ-氨基丁酸)、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未发芽相比分别提升了228.98%、58.22%和25.12%;而在磁场下发芽分别提升了493.31%、91.10%、47.87%。黄酮含量在普通发芽与磁场发芽中变化差异不大,发芽72 h后与未发芽相比分别提升了64.13%和71.09%。以热特性、糊化特性、结晶度、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红外图谱为指标,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发芽过程中藜麦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发芽相比,磁场发芽藜麦粉的糊化焓值和结晶度更低,峰值黏度(PV)、低谷黏度(TV)、崩解黏度(BV)、终止黏度(FV)和回生黏度(SV)的下降幅度也更大,蛋白质降解程度更高。但糊化温度、晶型和红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无明显变化。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和ABTS自由基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磁场对藜麦发芽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发芽藜麦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但随发芽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普通发芽相比,磁场进一步促进了发芽藜麦体外抗氧化性的提升。未发芽藜麦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FRAP和ABTS自由基还原能力分别为49.06%、4.50μmol TE/DW、36.33%,在磁场加持下发芽72 h后可分别达至88.03%、8.39μmol TE/DW、69.96%。最后,综合藜麦在磁场发芽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结果,最终选定将发芽60 h的藜麦与小麦粉复配制备生鲜面条。将磁场发芽藜麦粉(以藜麦粉、普通发芽藜麦粉作空白对照)与小麦粉分别按照10%、20%、30%的比例制备生鲜面条,通过测定生鲜面条的蒸煮品质和质构品质来评价磁场对发芽藜麦使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藜麦粉复配比例的增加生鲜面条的蒸煮损失率和质构品质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降低,但与藜麦粉、普通发芽藜麦粉相比,磁场发芽藜麦粉制备的面条品质更好。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发动机的小型化、缸内直喷和涡轮增压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发动机性能显著提升,但发动机的运行环境明显变差。发动机器活塞长时间在缸体内进行高速往复运动,必然导致活塞受损。然而在确定活塞裙部结构和裙部/缸体配合间隙的情况下,通过活塞裙部覆盖润滑涂层,可以降低裙部表面摩擦因数,减少裙部与缸体对磨,从而延长发动机工作寿命。本文采用刮涂和阶段式加热固化工艺,制备了以水性聚酰胺酰亚胺(Water-based
工业机器人是推进制造强国的关键支撑装备,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是维持其高可靠、高精度运行的重要保障。本论文旨在攻克个体差异显著、工况复杂多变下工业机器人的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问题,并设计一套各大机器人厂商主流设备通用的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系统的设计包括异常监控方法的设计、故障诊断方法的设计以及远程监控平台的设计三个方面。工业机器人的异常监控和故障诊断都是非常宽泛的研究领域,本论文由于篇幅有限不
食品加工系统是由多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分布式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生产结构成为工业4.0时代的主流生产模式。食品加工系统具有生产实时性、结构分布性、节点多尺度性等传统生产系统所没有的特性,因此针对系统特性的运行维护成为新兴的研究课题。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耦合关联的生产系统取缔了传统单一的生产单元,随之产生的数据急剧增多,在食品加工系统故障诊断领域中深度学习凸显其计算优势,尽管深度学习算
苦肠是猪小肠加工利用的副产品,脂肪含量低、胶原蛋白含量高,但是苦肠胆汁酸含量高、苦味严重、韧性强、不易咀嚼,使得消费者难以接受而被大量丢弃,影响了苦肠的综合利用。苦肠深加工程度低,生产加工率低,已成为制约苦肠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论文探讨脱苦处理对苦肠胆汁酸脱除效果及质构的影响,对脱苦后的苦肠进行新产品开发,为苦肠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首先,研究了苦肠的碱法、酸法脱苦,对脱苦工艺进行系统的优
粉丝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淀粉类食品,薯类粉丝因为营养丰富,热量低、且维生素以及赖氨酸含量高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但薯类原料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不易老化,添加一定量的明矾可以增强老化程度,使制作出的粉丝具有韧劲,不易断条。但摄入过多的明矾会使人体中铝的含量过多,危害人体健康。本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开发了一种以普鲁兰酶代替明矾的粉丝制作工艺,可获得品质良好的薯类粉丝。为了获得更适合于粉丝制作工艺的普鲁兰
机体由于受到各种形式的持续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均可能伴随着氧化应激的发生,从而造成细胞、组织乃至器官的氧化损伤,并引发炎症,进而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并且进一步加重机体氧化损伤,最终将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经济的抗氧化剂对于改善体内氧化应激及提高免疫力至关重要。单一抗氧化剂的使用往往具有剂量依赖性强、作用范围窄等局限性,低剂量添加很难达到理想的抗氧化效果,高剂量添加反而
植物基酸奶又称为非乳酸奶(Non-dairy yoghurt),是目前风靡全球的植物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豌豆与大豆相比具有更明显的自然生态属性,某些方面的营养价值比大豆更有优势,高品质的豌豆酸奶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由于豌豆异味及豌豆蛋白质组成等方面问题,导致国内还没有市场认可的豌豆酸奶产品。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少以豌豆浆基料发酵制备豌豆酸奶,而植物浆液是大多数植物基酸奶的起始原料。本
淡水鱼肉的质构特性是影响消费者可接受度的重要指标。结缔组织以膜的形式包裹肌肉,在连接肌原纤维、支撑肌肉上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维持冰鲜草鱼片质构具有重要意义,但结缔组织变化对冰鲜草鱼片质构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本论文从冰鲜草鱼片结缔组织结构和关键组分降解与质构劣化的关系、冰鲜草鱼片结缔组织降解对质构劣化的贡献大小、肌原纤维和结缔组织降解对质构劣化的影响、冰鲜草鱼片结缔组织降解模式,这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泻剂结肠(Cathartic colon)是由于患者长期服用番泻叶、大黄、芦荟等刺激类泻剂导致的肠道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普通的泻药对其失去作用,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的研究认为,泻剂结肠患者与普通便秘患者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存在严重的肠神经受损,也有研究发现泻剂结肠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粘膜病变。因此,对泻剂结肠患者的治疗除了要解决便秘的问题,还需要修复患者受损的肠神经和肠道屏障,重建肠
多孔淀粉(Porous starch granules,PSGs)是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变性淀粉,可作为小分子营养素的稳态化载体,在食品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鉴于其微孔化结构特征,目前PSGs在应用中尚存在环境隔绝性差、机械强度低等缺陷,无法实现客体小分子稳定化装载及可控释放。本课题以PSGs为考察对象,借助淀粉蔗糖酶(NpAS)的糖基转接作用对其进行包覆,构建生物酶法改性PSGs(mPS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