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隐喻都是学者所热衷的话题,对其系统的研究可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亚里士多德,以他为代表的传统修辞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使用是为了达到比较或替代的效果,它是一种非常规语言。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研究已经从单一的语言学平台转移到了以认知为基础的平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即隐喻研究的认知法。该理论认为,隐喻能构建人们感知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基本图式,在人们理解语言和用语言描述世界这一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概念隐喻理论为隐喻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隐喻研究由此兴盛,其中尤以概念整合理论最为突出。概念整合理论是由Fauconnier和Turner于20世纪90年代在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一理论深入探讨了隐喻的运作机制,阐释了隐喻涉及的各空间如何合成,新显结构如何产生,以及新显结构如何促进新信息的理解与吸收。
然而,以往的研究往往局限于解释词、句层面上的隐喻现象,很少有人关注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即使有人研究隐喻与语篇的关系,他们也只是将语篇从宏观视角上与隐喻联系起来,而未真正研究过隐喻为实现某一语类的连贯所起的作用。此外,许多前人研究是在单一的英语语境下展开,这为跨文化隐喻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选取了新闻语篇为语料来源,意在解决如下问题:1)如何判断新闻语篇中的隐喻?2)隐喻对构建新闻语篇的连贯起到什么作用?隐喻如何运作来构建语篇连贯?3)就同一话题而言,中美新闻报道中的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上是否存在相似之处?
基于以上研究问题,本文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筹办报道进行了个案研究,从《人民日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大量搜集相关筹办报道,从中筛选了汉英各10篇范文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过程中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隐喻、连贯与新闻语篇三者的相互关系为分析框架。在阅读、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首先对相似性作了概述,然后对中英范文(见附录二)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相似性概述表明,“人”隐喻普遍存在于新闻标题、范文中,并可将其细分为四个副隐喻。而汉英范文的比较分析则剖析了“战争”隐喻和“管道”隐喻的内部机制,并指出这两个隐喻在构建连贯的新闻语篇上共同发挥作用,而且其构建汉英语篇连贯的方式上有相似性。“管道”隐喻蕴涵了许多“容器”隐喻。除了这些常规隐喻,新隐喻也在促成筹办报道的连贯上起了不小的作用。由此可见,语篇的连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隐喻的使用。本研究也表明,在分析隐喻、连贯和新闻语篇所涉及的语言和认知因素时,必须结合其社会因素。事实上,许多权威报刊媒体借隐喻来获得权威性和客观性,隐喻是宣传国家政策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