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 通过简单的氨基葡萄糖修饰曲安奈德药物分子(glycosylated 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SA-Glu)构建一种基于曲安奈德药物本身制备的新型温敏性超分子水凝胶,并从多方面评估其眼内应用的安全性和抗炎活性,为解决眼科临床上曲安奈德单一剂型及其赋形剂安全性等问题提供可能。 实验方法: 通过简单的氨基葡萄糖(Glu)糖基化修饰曲安奈德(TA)与丁二酸酐酯化反应所得产物曲安奈德-丁二酸(TA-SA)来制备超分子水凝胶成胶因子TA-SA-Glu。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XRD)、流变仪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基础表征。体外释放实验用于考察该药物超分子水凝胶药物释放的行为特点。采用MTT实验考察曲安奈德(TA)悬浊液、TA-SA-Glu对人视网膜上皮细胞(ARPE-19)、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以及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细胞毒性。RAW 264.7细胞与不同浓度TA悬浊液、TA-SA-Glu共培育2h后,脂多糖(LPS)刺激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采用Griess试剂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NO及TNF-α、IL-6含量。为了进一步评估该水凝胶制剂的眼组织相容性,6-8周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左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69nmol TA悬浊液和TA-SA-Glu水凝胶,右眼均注射PBS实验对照,另外1组作为正常对照不做处理,在术前及术后 1 天、1 周、2 周、4 周分别采用视觉电生理(electroretinogram,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视网膜功能及形态变化进行记录。6-8周Lewis大鼠单侧后足垫皮下注射感光细胞间维生素 A 类结合蛋白多肽片段(IRBP1177-1191)诱导发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于接种后第 6 天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并随机分为PBS组(阴性对照组),69 nmol TA组,34.5 nmol TA-SA-Glu组以及69 nmol TA-SA-Glu 等4组(n=6)。裂隙灯显微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分别用于观察大鼠眼前节及眼后段炎症变化情况。接种后第12天(炎症高峰期),腹腔麻醉大鼠,处死后取眼球,分离角膜及晶状体,用ELISA法检测余下眼球组织中促炎因子IFN-γ、IL-17及IL-6的含量。 实验结果: 本课题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曲安奈德药物本身的新型温敏性超分子水凝胶。FTIR及XRD均表明TA-SA-Glu各分子间为共价结合,成胶过程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可能仅影响了该水凝胶的分子间堆积方式。流变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TA-SA-Glu的浓度、震荡频率及应变振幅均影响水凝胶成胶程度。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该水凝胶主要由纳米纤维所组成。由体外释放结果可知TA-SA-Glu水凝胶主要以TA及TA-SA-Glu两种形式释放药物。体外细胞实验表明TA-SA-Glu水凝胶的毒性较TA悬浊液稍有减轻且并不改变TA的抑炎效果。OCT观察发现术后1天起TA组大鼠视网膜明显增厚皱褶,术后1周视网膜形态好转,但外核层间仍可见团状高反射直至观察结束,PBS 组及 TA-SA-Glu 组观察期间大鼠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术后4周ERG暗适应b波结果较之前下降,但各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下降,考虑同大鼠和仪器状态以及操作者熟练程度相关。裂隙灯显微镜、视网膜组织HE染色及IFN-γ、IL-17及IL-6等炎症因子含量检测结果均表明TA-SA-Glu水凝胶抑制炎症的效果明显优于TA悬浊液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实验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将 Glu 与 TA-SA 反应制备出可注射TA-SA-Glu超分子水凝胶,有效降低了TA的毒副作用,并可显著抑制及减轻炎症的发生发展,为其作为TA的另一剂型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