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刘桥一矿、恒源煤矿和五沟煤矿太原组上段灰岩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性、岩溶裂隙发育特征、钻孔出水量、钻孔注浆量、钻孔埋深及物探异常区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研究区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同时对浆液在岩体中的扩散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还对研究区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与含水层改造原位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建立了岩溶结构地质模型,并对不同结构中浆液的扩散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该研究成果对皖北矿区后续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有:1.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性以及岩溶裂隙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底板成孔与注浆信息,阐述了钻孔出水量与注浆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钻孔出水量、钻孔注浆量与钻孔埋深之间的关系;依据钻窝单孔最大出水量和单位体积注浆量两个指标,建立了四类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岩溶结构类型,即溶孔-溶管网络型、溶隙-溶孔网络型、裂隙-溶隙网络型和单一裂隙网络型,并分析了各种类型的基本特征以及在各矿的分布情况;2.建立了均质结构和裂隙结构两种数值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浆液在岩体中的扩散效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相同模拟时间内,对于均质结构体,其它注浆参数一定时,随着岩体孔隙率和注浆压力的增大、浆液密度的减小,浆液的扩散距离逐渐增大;对于裂隙结构体,其它注浆参数一定时,随着裂隙张开度、裂隙长度以及注浆压力的增加、水压力的减小,浆液沿裂隙扩散越远;3.通过开展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与含水层改造原位试验,对现场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出研究区不同结构灰岩含水层注浆改造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孔口压力值,揭示了岩溶结构对注浆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控制作用。根据工作面底板注浆孔串浆资料,得出不同的岩溶结构中浆液的扩散距离不同,表明岩溶结构对浆液扩散效应的控制:4.建立了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岩溶结构地质模型,对浆液在不同岩溶结构中的扩散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各种类型岩溶结构中浆液的扩散距离,结合现场注浆试验,给出了不同岩溶结构含水层浆液的扩散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