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实力与日俱增,国际地位也日渐提高。中国声音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存在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误解,这种误解导致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不畅。为了减少这种交流障碍,应该更多地向世界介绍我们的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作为信息和文化的载体,政治演讲的翻译在国际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桥梁,有助于加强中外的友好关系,促进贸易往来,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然而,以往该领域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总结政治演讲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此外,对于政治演讲翻译的过程和影响政治演讲的各种因素的研究依旧缺乏力度。 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学新兴理论“语用顺应论”来探讨政治演讲的汉英翻译。特别是习近平的海外演讲。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语言选择的过程是语境和语言选择二者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文语言的选择也是一个作出顺应的动态过程。因此顺应理论与翻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维索尔伦提出,语言有三个特性:包括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顺应性的四个维度包含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的动态过程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作者认为,翻译涉及两种语言转化,是译者在语言内部层面和语言外部层面进行一系列选择的过程,源语言和译入语都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适应性特点。语言内部因素指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风格,词汇,句子结构和语篇)。语言外部因素即交际语境(包括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 本文着重分析习近平演讲稿英译的顺应问题,在交际语境的角度上分别表现为对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在结构角度的顺应表现为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的顺应;在动态顺应的角度上表现为译者动态性的语言选择和策略选择;在意识突显角度上表现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出各个层面的选择。为使译语获得应有的实际效果,译者需有意识地辨别明示和隐含的信息,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另外,这四个维度并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此外,本文指出顺应应控制在一定程度。 最后,政治演讲的翻译并不是一个缺少关注的分支,但是目前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话题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旨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希望本文能对政治演讲的翻译工作有所启发和指导,以便更好的为对外交流服务。同时,本章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