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循环泵”,为经济发展输送血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村金融发展情况远不及城市金融,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深化,农村资金来源和供给渠道逐渐丰富起来,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规模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为农村金融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将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实证分析,以2003-2017年样本数据构建VECM模型,采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农村资本存量,主要探究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再进一步建立引入控制变量的动态面板GM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系统考察农村金融效率和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效率、金融规模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滞后期;农户储蓄存款余额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不显著,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也具有不显著的正面效应,而西部地区则具有显著负面效应;农信社存贷比能够显著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东部地区亦是如此,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表现出负向效应但不显著。从控制变量来看,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在东、西部地区促进作用不显著,但在中部地区尤其突出,表现出“中部崛起”;农村劳动力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但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出现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有正向作用但不明显,这可能与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有很大关系;城镇化率在实证结果中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尤其显著,东部地区表现出不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VECM模型和动态面板GMM模型的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政府鼓励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回归“三农”业务,尽可能抑制农村资金的流失,同时,还需要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对利率的干预,让金融利率逐渐市场化,促进金融深化;二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精准施策,加强金融创新,切实提高金融服务;三是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农村政策方面应该加大财政力度支持农业技术创新,并以政府为主体拓宽农业研发资金来源渠道,从而保证资金运行的高效性。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研究农村金融效率、金融规模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农村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以往文献往往直接研究农村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忽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互影响作用;二是指标选取上,本文采用更能真实体现农村金融效率的指标农信社存贷比来衡量农村金融效率,与传统基于DEA和随机前沿函数(SFA)的方法测算金融效率相比,其指标意义更能表达文章主题思想;三是本文将农业技术创新指标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动态面板GMM模型,分析农村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以往实证研究相比,其实证结果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