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电影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的日益兴盛,中外电影作品的交流构成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而影视翻译则是该交流过程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影视翻译作为一种新兴学科,近年来开始受到翻译理论界的关注。本篇论文,在参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为个案,运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分析影响字幕翻译的主要因素并探寻所应采用的相应策略。
本文共分四章,其中第三章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字幕的特点、分类,同时回顾了字幕翻译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时间、空间对字幕翻译的制约。
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根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字幕翻译中最重要的原则是翻译的目的。因此,字幕翻译的目的就是在时空的制约下向观众传达最有效、最相关的信息。实际上不同的影视作品因有不同的交际目的,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方法也有不同。这就是威密尔(Vermeer)目的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具体运用。根据目的论,字幕翻译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字幕翻译过程中,作为“发起人”的导演以及译文文本使用者的观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众的需要影响导演的意图,而导演的意图则影响着译者最终采取哪种翻译策略,从而决定字幕最终的效果甚至整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和海外票房成绩。
第三章是个案分析。把上述观点运用到《英雄》的字幕翻译可以看出:导演张艺谋没有一味的追求高深的文化主题或传达精深的中国文化,而是试图从符合西方观众的口味出发,运用美轮美奂的画面、先声夺人的气势以及先入为主的叙事方式,设计精美的特技和逼真的音像效果来吸引读者。这是因为西方观众向来重画面轻情节,他们欣赏电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好玩。导演和观众的目的和需要决定了英文字幕必须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向观众传达最重要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英雄》的字幕翻译者Linda重点采用了缩减、归化以及直译等翻译策略,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从功能主义理论的角度剖析字幕翻译策略是本文的出发点。影响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各种因素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希望通过本文的努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影视翻译这一新兴的翻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