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广泛存在的互文现象,对各节日汉语祝福短信中存在的互文性类别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Jef Verschueren(2000)的语言顺应论的角度解释了手机短信使用者运用互文手法的原因。研究方法是基于语料的定性研究。针对汉语节日祝福短信的语言特点,本文对Hatim和Mason(1990)所提出的互文性分类进行了适当调整,提出了十种互文类别,其中包括六种“显性”互文性,即仿拟、用典、引用、语码转换、俗语和镶嵌,及四种“成构”互文性,即体裁、风格、结构和功能互文性。在手机短信互文性实例的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手机短信使用者做出语言选择的原因,通过以交际语境为研究重点,发现了各种互文性关系的运用其实是语言使用者顺应各项交际语境要素的结果,即顺应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结果。具体来说,就是对人们传递祝福、拉近人际关系的愿望,得到愉悦和放松的渴望,游戏和整蛊的心理,现代社会开放的心智状态,和追求标新立异、新颖时尚的意图的顺应,是对传统和流行文化,商业渗透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等社会因素的顺应,是对手机短信字数限制和空间限制的顺应。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原因,资料收集原则,研究方法及研究问题。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简要回顾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互文关系的分类,和前人关于短信的研究。第三章在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全文的主要部分,系统分析了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互文性的类别,并对互文性使用的语用原因进行了探讨。第六章为结论,总结了本文的发现和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可以改进的地方。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互文性的研究,加深我们对这种现象及其理论的理解,同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短信中互文性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