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译中的认知补充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fengl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口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其独特工作性质和特点也引起了翻译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说外语就能胜任口译工作,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口译工作的一种误解。作为释意学派创始人之一,塞莱斯科维奇在上个世纪就明确指出:语言知识固然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译者要动用“认知补充”,否则语言将成为不承载任何意义的符号和代码。强调“认知补充”就是强调“人”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也符合交际学的原则,没有人的参与便无所谓交际。只有进行了有效而且准确的“认知补充”,我们才能创造出对等的语篇,意义才算被成功地翻译了。然而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首先就释意理论中“认知补充”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梳理,研究中发现即使在该派最新的释意理论论著——《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中,对“认知补充”的描述也较为含混。这导致了其它研究者在引用和分析“认知补充”的过程中对它的内涵的解读各不相同。由此,本文对“认知补充”的定义、内涵及来源的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在吸收了其它翻译理论,如知识图式理论和刘宓庆的口译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认知补充”的定义和分类。本文将“认知补充”定义为除了语言知识和技巧,成功的口译所必需的信息来源——语言外知识和因素,并将“认知补充”的主要来源划分为认知知识库、认知语境和交际环境三类。其中,认知知识库又被细划为百科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口译职业知识。随后依据这样的定义和划分,本文对记者招待会中的口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对“认知补充”的每一分类均引用实例佐证,同时这也是对“认知补充”及其分类的合理性所做的进一步的验证和探讨。最后,通过对口译中的“认知补充”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在回答了“认知补充”是什么,从何而来等一系列问题之后,本文进而得出了在口译实践与教学中我们需要提高认知补充能力,并主要应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提高认知补充意识三个方面着手的结论。
其他文献
本论文借鉴翻译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并且通过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和“文化资本”概念来分析翻译的本质。归纳出翻译活动从属于社会文化政治领域。以此为基础,本论文
针对复杂背景下的苹果病害叶片分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K均值聚类的苹果病害叶片病斑分割方法。首先将原始叶片图像由RGB(R为红,G为绿,B为蓝)颜色空间转换到Lab(L为亮度,a为
高校中层领导人员是高校办学的中坚力量,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中层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是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高等学校中层领
对常用词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常用词的变化、发展和替换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其指称对象进行分类描写并概括其系统属性对汉语史研究、汉语词汇研究、对比研究以及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既是人大制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7年对大竹蛏进行了生产性人工繁育试验。对亲本不同批次催产效果、不同规格亲本产卵差异、孵化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D形幼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幼虫发育各阶段生长规律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表明,肺部感染是人类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1]。本文就临床实践过程中几个常见的误区作一阐述,旨在提高肺部感染的诊治水平。
传统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是建立在经典范畴观之上的,有着很大的局限性。Rosch等认知心理学家发现在范畴化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原型”,从而建立了现代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原型
自五四运动时期,西方的水彩画艺术传入中国,经历近200年的发展,中国水彩风景画艺术已经逐渐成熟。中国艺术家将西方的水彩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意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
<正>研究[1,2]认为,一些复杂性疾病与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以及非编码RNA调控等表观遗传过程相关。现将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机制和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的神经发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