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平行为与公平认知不一致的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影响公平行为产生的理论和观点。其中Batson等人(Batson,1997,1999&2002)提出了“伪善动机”的观点,并系统地研究了“伪善动机”对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此外,还有Rest(1983)提出的道德动机决策模型和Alvi(1998)提出的“竞争性公平”为代表的动机冲突观点来解释两者间的关系,但这些理论缺乏相应的实证性研究的证据。
我们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采用“难易任务分配”的实验范式,考察在自我利益的下,个体对难易任务进行分配时出现的公平/不公平的行为的比率和程度,以及不公平行为中的动机冲突。第二个部分主要考察公平认知和公平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在自我利益条件下,难易任务分配的结果会出现三类被试:
第一类是比较公平的被试(公平组),他们会将简单题(57﹪-39﹪)和难题(43﹪-61﹪)大致相当的分给自己。
第二类是非常不公平的被试(不公平),他们会将绝大部分简单题(100﹪-93﹪)分配给自己,较少一部分难题(0-7﹪)分配给自己。
第三类是较不公平的被试(不公平Ⅱ),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考虑他人利益,会将大部分简单题(92﹪-67﹪)和一部分难题(8﹪-33﹪)分配给自己。
(2)随着公平规则的逐步明确,结果发现公平组被试在实验2、实验3和实验4中选择难题的比率(分别是57﹪、49﹪和49﹪)没有差异;不公平Ⅰ组的被试在选择难题在四个实验中(分别是1﹪、2﹪、3﹪和2﹪)也没有差异;而不公平Ⅱ组被试在实验4中被要求对公平规则作出承诺时,选择难题的比率(18﹪)显著地高于实验3(11﹪)。
(3)公平组被试在所有实验中,在两个实验条件(难题和简单题)和中性条件(中性题)下,反应时差异都不显著;不公平Ⅰ组被试对简单题的反应时快于难题,而中性题的反应时最慢(实验1、实验2和实验3);而不公平Ⅱ组被试在所有实验中,简单题反应时最快,难题和中性题的反应时却无差异,组间比较发现,“拒绝难题”上不公平Ⅱ组被试的反应时慢于不公平Ⅰ组,而在“拒绝中性题”和“接受简单题”上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3和实验4)。
(4)公平认知不能预测公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