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通过对心率减速力(DC)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研究,探索DC值与冠心病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从而评估DC对冠心病的预后的重要意义,为临床论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病区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作为辨证依据,对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明确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由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采用Judkins法行CAG诊断,诊断结果由有经验的心内科或放射科医师2人以上共同阅片出具报告。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DC值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134例,男80例(59.7%),女54例(40.3%),年龄最大79岁,最小33岁,平均年龄(57.37±10.82)岁;病程最大25年,最小1年,平均(11.06±5.35)。中医辨证分型,单纯血瘀证者41例,血瘀兼气滞证者20例,血瘀兼痰浊证者15例,血瘀兼寒凝证者9例,单纯痰浊证者14例,气虚证者9例,阳虚证者26例。中医证型与DC值间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78>0.05);各中医证型之间DC值相互比较,经组间两两比较SNK法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05)。DC值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痰浊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痰浊证、阳虚证、气虚证。各中医证型之间冠状动脉狭窄支数比较,经组间两两比较SNK法检验,结果显示,气滞血瘀组与痰浊证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9<0.05),痰浊血瘀组与痰浊证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9<0.05)。中医证型与Gensini积分间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96>0.05);各中医证型之间Gensini积分比较,经组间两两比较SNK法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7>0.05)。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DC值间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9<0.05);轻度狭窄组与完全闭塞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8<0.05);中度狭窄组与重度闭塞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0.05);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7,P=0.548);DC值与病程呈负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61,P=0.99);DC值与冠脉病变数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r=-0.003,P=0.027);DC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r=-0.075,P=0.032);DC值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r=-0.011,P=0.017)。结论:冠心病包括本虚和标实两个方面,本虚即气血阴阳亏虚,标实即气滞、痰浊、血瘀、寒凝。本研究显示,血瘀型、痰浊型、阳虚型和气滞血瘀型患者所占比例较多,这与阳虚为主、气滞痰瘀构成了冠心病最基本的病机特点相符,此外,由于久病伤阳,久病成瘀,因此,研究中阳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偏大,而且病程也较长。DC值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痰浊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痰浊证、阳虚证、气虚证,表明血瘀证兼其他证型时发生猝死的风险更高,尤其是痰浊血瘀证,应当引起临床重视。CHD标实证随着血瘀兼寒凝证、到单纯血瘀证或血瘀兼气滞证、再到血瘀兼痰浊证,不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逐渐增多,而且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也不断增高。CHD本虚证从气虚发展到阳虚,不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逐渐增多,而且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也不断增高;气虚证组的病变支数少,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阳虚证病变支数较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冠状动脉病变狭窄支数增多,狭窄程度愈重,则心肌缺血缺氧范围愈大、程度愈重,对心功能的影响也愈大,从而使本虚证由气虚逐渐向阳虚发展。DC值与年龄、病程、冠脉病变数、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均呈负相关,提示随着年龄增大、病程延长、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Gensini评分增加,DC值降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猝死风险不断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