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时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家。它可以引出课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由于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课堂提问 思维发展 数学学习 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那么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家,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的数学学习。
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我看关键在于问题,我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每备一节课钱都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學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那么教师课堂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节问题不宜过大、太宽泛
美国“认知研究中心”的创立者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动脑筋,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得出他们认为正确的结论和最简洁的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景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景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实践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不顾。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问题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针对他们的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问题,帮他们建立自信心,时刻注意他们的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对于好学生还要设计有些难度的问题。
三、问题要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是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列提问,是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问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时无效的。
四、对学生该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课表强调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课堂提问是师生活动的过程,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比如我在讲“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我先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理解性的举出,这样设计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处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五、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的问题,进行提问
在课改理念渗透相对不深的课堂上,满堂灌,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如此一来,教师就必须准备足够多的话语来对付一节课,随时对学生提问,便是教师们最好的选择。在这样的课堂上,你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是不是该用加法呀?(该)”,“4+7是不是等于11啊?(是)”,“这个混合算是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该)”……。请问:你提的这样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获取知识还需要“努力”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型的培养,多让学生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如在讲三元一次方程住的解法时,当学生二元的解法后,让学生说出如何解三元?当学生明确问题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思考后说:“消元,化三元为二元,再化二元为一元。”
六、对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提问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求老师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货,是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索。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我出示:“五(一)班有男生15人,女生18人。”根据这一条件,我创设了如下几个问题,(1)男生占女生的几分之几?(2)女生占男生的几分之几?(3)女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4)男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自然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多角度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七、提问要有科学性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切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和唯一的,其实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的范围也应在教室预料之中,要皮面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用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颠簸,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事教师还要把握机会,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八、进行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时机
课堂提问社在何处才算恰到好处呢?对于各种理解性、分析性、应用型、评价性的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的变化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其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之一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已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九、提问的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是研究没列数列趋向无穷时的特征,还是考虑每列数列之和趋向某一常数?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个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斌.学教学与数学素质培养[J].数学教学研究,2005(3)
[2]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二册)[M].朱学贤等译.上海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课堂提问 思维发展 数学学习 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那么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家,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的数学学习。
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我看关键在于问题,我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每备一节课钱都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學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那么教师课堂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节问题不宜过大、太宽泛
美国“认知研究中心”的创立者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动脑筋,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得出他们认为正确的结论和最简洁的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景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景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实践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不顾。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问题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针对他们的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问题,帮他们建立自信心,时刻注意他们的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对于好学生还要设计有些难度的问题。
三、问题要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是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列提问,是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问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时无效的。
四、对学生该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课表强调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课堂提问是师生活动的过程,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比如我在讲“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我先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理解性的举出,这样设计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处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五、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的问题,进行提问
在课改理念渗透相对不深的课堂上,满堂灌,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如此一来,教师就必须准备足够多的话语来对付一节课,随时对学生提问,便是教师们最好的选择。在这样的课堂上,你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是不是该用加法呀?(该)”,“4+7是不是等于11啊?(是)”,“这个混合算是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该)”……。请问:你提的这样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获取知识还需要“努力”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型的培养,多让学生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如在讲三元一次方程住的解法时,当学生二元的解法后,让学生说出如何解三元?当学生明确问题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思考后说:“消元,化三元为二元,再化二元为一元。”
六、对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提问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求老师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货,是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索。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我出示:“五(一)班有男生15人,女生18人。”根据这一条件,我创设了如下几个问题,(1)男生占女生的几分之几?(2)女生占男生的几分之几?(3)女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4)男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自然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多角度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七、提问要有科学性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切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和唯一的,其实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的范围也应在教室预料之中,要皮面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用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颠簸,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事教师还要把握机会,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八、进行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时机
课堂提问社在何处才算恰到好处呢?对于各种理解性、分析性、应用型、评价性的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的变化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其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之一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已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九、提问的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是研究没列数列趋向无穷时的特征,还是考虑每列数列之和趋向某一常数?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个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斌.学教学与数学素质培养[J].数学教学研究,2005(3)
[2]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二册)[M].朱学贤等译.上海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