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选择性社会救助制度,它的合理性在于能够将紧缺的社会资源用于最需要的群体,从而通过较少的社会支出获得最大的反贫困效果。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准确识别,是决定农村低保制度反贫困效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农村低保制度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低保对象瞄准出现偏差,影响了低保制度的健康运行,违背了低保制度设立的初衷。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分析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所纳入的低保户是否都符合低保标准;第二,符合标准的低保户是否都被纳入了农村低保。即低保对象的瞄准效率。本文聚焦河北省定州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过程,借助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工具,基于相关调查数据,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首先借鉴K.Sharp(2003)以及李小云等(2007)对农户生计资产量化分析的探索,结合河北省省情,基于入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生计资产量化指标体系,测算反应农户贫困程度的生计资产数值,并按照分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通过对农户生计资产量化分析,对被调查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现状进行评估。其次针对存在的瞄准偏差,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思索和探讨,宏观方面通过对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由于农户对低保制度的认知不足、操作程序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认定条件单一等原因,造成了低保对象瞄准的随意性,表明在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过程中,相关政策的执行和管理是影响低保对象准确瞄准的重要外在因素;微观方面从农户自身角度出发,把“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状况”2个方面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把“是否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村低保目标瞄准,从而识别与农村低保对象瞄准高度相关的预测指标。最后提出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瞄准效率的对策建议:从提高政策知晓度、规范操作程序、完善监管机制、引入多元指标等四个方面来纠正瞄准偏差;鉴于农户自身特征对低保对象瞄准的影响,建议从农户生计资产的视角,通过构建农户生计资产量化指标体系,对农户生计资产进行量化分析,达到对目标家庭的准确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