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饮食行为内涵丰富,包括喂养行为、进食行为、食物选择和进食氛围。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是儿童保健工作中常见的现象。各国报道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的情况有所不同,其发生率占20-50%。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会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儿童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的症状表现为吃得少、吃得慢、对食物不感兴趣、拒绝某些食物、不愿尝试新的食物、强烈偏爱某些食物等。1-5岁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常常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发生,家长往往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向医生寻求帮助。因此,医生担负着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的职责,要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进行识别、监测、评估、干预和指导。但根据国内相关文献回顾提示,目前尚缺乏系统的干预方法和干预机制,尚无采用行为改变交流方法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个性化综合干预的研究,也没有建立饮食行为干预的机制和流程。目的总结长宁区1-5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方法,促进和保持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建立以儿保为主的家庭-学校-卫生三联动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机制,并评价干预效果。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根据自行设计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调查和干预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主要照养人情况、儿童的饮食行为、家长对儿童饮食行为的评价、家长对干预的评价、家长的担忧情况、家长对干预方法的认识等。2、个性化综合干预方法本研究采用干预研究方法,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儿童采用行为改变交流方法,开展个性化综合干预。在干预组中,儿童均建立干预档案,开展家长学校培训,制定个性化指导矫治计划,发放矫治处方,实施9个月的干预。进行基线、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定期监测-评估-指导的循环干预。对照组则按照原来的儿童保健指导干预方式进行,进行基线调查及常规指导和9个月的问卷调查。3资料整理分析调查资料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资料录入,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建立预机制和干预流程儿童饮食行为内涵丰富,饮食行为与家庭、幼儿园和卫生均有以儿保为主的家庭-学校-卫生三联动的儿童饮食行为干1研究的基本特征干预组儿童为86名,其中男童为48名(55.81%),女童为38名(44.18%),对照组儿童80名,其中男童为44(55%)名,女童为36(45%)名。年龄分布1岁组、2岁组、3岁组、4岁组、5岁组,干预组分别为8名、8名、23名、30名、17名,对照组分别为7名、12名、24名、22名、15名。干预组儿童入组时,平均体重为15.9±3.0kg,身高为101.3±9.3cm,对照组儿童分别为15.9±2.6kg、101.8±9.5cm。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均没有统计学差异。2研究的主要问题根据家长报告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厌食中,最常见的是挑食问题。干预组挑食58人,占67.44%,偏食38(16.28%)人,厌食14(16.28%)人。对照组挑食56人,占70.00%,偏食37(46.25%)人,厌食8(10.00%)人。家长报告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吃得少、吃得慢、对食物不感兴趣、拒绝某些食物、不愿尝试新食物、强烈偏爱某些食物,干预组分别为22人、43人、16人、21人、18人、25人,对照组分别为17人、51人、19人、13人、19人、14人。3干预组儿童饮食行为个性化综合干预过程干预组儿童均完成了基线、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共计5次的随访。干预组儿童共计接受健康教育处方356次,平均为4.1次;家长接受了两次的家长培训,干预1个月时家长讲座“应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策略”,共有78人参加,覆盖率为90.70%,干预6个月家长案例分享,共有73人参加,覆盖率为84.88%;对儿童家长开展面对面个性化综合干预指导共计450次,平均为5.2次。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监测的体重、身高、饮食行为评分均与基线差异有显著性(p<0.001)4个性化综合干预的效果干预组儿童体重增长为2.1±1.1kg,对照组为1.5±0.9kg,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身高增长干预组为5.7±1.8cm,对照组为4.0±1.9c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儿童饮食行为“有时和经常”发生的情况明显改变,吃得少的比例从66.30%下降到26.74%、吃得慢从75.58%下降到41.86%、对食物不感兴趣从59.30%下降至19.77%、拒绝食物从52.33%下降至23.26%、不愿尝试新食物从54.65%下降至16.28%、偏爱某些食物从56.98%下降至24.42%。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评分下降幅度分析,干预组吃得少、吃得慢、对食物不感兴趣、拒绝食物、不愿意尝试新食物、偏爱某些食物分别为0.80±0.93、0.81±1.00、0.78±0.91、0.85±1.05、0.81±1.03、0.77±1.07,对照组分别为0.21±0.54、0.28±0.67、0.15±0.7、0.18±0.71、0.1±0.69、-0.14±0.84,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两组儿童家长9个月后认为孩子仍然存在挑食/偏食/厌食行为的,干预组儿童43名家长(占50%),对照组家长69名(占86.2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24.81,P<0.0I);干预结束询问家长认为儿童饮食行为干预需要采用行为干预方法的,非常需要76名,占88.37%,需要10名,占11.63%。家长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担忧情况,9个月后干预组家长有13(15.12%)名儿童仍然担忧,48(55.81%)名家长减少担忧,25(29.07%)名家长不担忧,对照组家长有56(70%)名家长担忧,22(27.5%)名减少担忧,有2(2.75%)家长不担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56.25,P<0.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经过9个月干预后,均有1名儿童发生肥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x2=0.003,p=0.959)。讨论通过采用行为改变交流方法,对饮食行为问题儿童进行个性化综合干预措施,能促进其体格发育;通过干预,儿童饮食行为的具体表现发生了改变,六大饮食行为问题中发生情况得到改善;儿童饮食行为具体评分得到了改善;家长在干预中不断增加信心,有效缓解了家长的担忧程度;建立了卫生-学校-家庭三联动的饮食行为干预机制和流程。结论采用行为改变交流方法,开展个性化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长宁区1-5岁儿童饮食行为,促进和保持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摄入更加合理均衡的食物和营养,促进儿童体格发育;通过干预,在系统的监测-评估-指导循环中,家长掌握有效的干预措施,儿童饮食行为发生了改变,家长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担忧也相应减少;通过社区、医院、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关注、塑造、培育、纠正儿童饮食行为,明确了卫生学校、家庭的职责,建立了1-5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流程和卫生—学校—家庭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三联动的干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