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用硬膜外导管局部滴注黄芪注射液的方法,大体观和组织学动态观察硬膜外瘢痕组织,并测定其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探讨黄芪注射液预防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机理,为临床预防FBSS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成年健康48只新西兰大白兔行L3棘突及一侧的椎板切除术,造成0.5cm×O.5cm大小缺损,随机分为3组,A:模型组(生理盐水组)、B:对照组(玻璃酸钠组)、C:试验组(黄芪注射液组)。术中冲洗切口后,A组于硬膜外滴入生理盐水1ml,B组于硬膜外滴入玻璃酸钠1.Omg,C组生理盐水冲洗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并固定于皮下以防止脱落,通过导管注入适量黄芪注射液(约O.1ml),每次注射后采用肝素封管,防止导管堵塞。共5天。分别于术后2周、4周、6周分三批处死动物,剔取术段脊椎进行大体观察,评估瘢痕粘连程度、组织学观察及测定瘢痕中羟脯氨酸含量。
结果:术后各测量时间段,A组大体观察与B、C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术后2周,A组羟脯氨酸含量与B、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4周,A组分别与B、C组比较,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而B组与C组比较,P>0.05,两者间无差异性。第6周,A组分别与B、C组比较,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C组均值大于B组。
结论:2周内黄芪注射液与玻璃酸钠相比较,两者均可减轻硬膜外粘连,但两者间无差别。其机理可能是加速局部血肿的吸收,抑制炎性反应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等。但随着时间延长,其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及瘢痕形成的作用无明显优势。不能作为预防FBSS的首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