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国际贸易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快速扩张。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如频繁的雾霾天气。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排放的增加,中国也备受部分国家与地区的指责。因此,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日益重视,平衡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变得极其重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强调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研究贸易开放对环境的影响,有着较强的理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国际贸易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快速扩张。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如频繁的雾霾天气。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排放的增加,中国也备受部分国家与地区的指责。因此,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日益重视,平衡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变得极其重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强调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研究贸易开放对环境的影响,有着较强的理论指导与现实意义。
本文对贸易的环境影响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的经典研究、新兴的异质性企业研究进行了逻辑上的梳理。然后,对我国贸易和污染排放的现状,进行了数据统计。在此基础上,从纺织行业入手,以外部强制性的对中国纺织出口配额政策的取消,作为冲击事件,使用双重差分分析方法,利用2002-2007年企业面板数据,探究了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企业出口与污染排放的变化。
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我们发现,在中国,即使是对于纺织业这样高污染、高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言,我们的结论也不支持“污染天堂假说”——该假说认为贸易自由化会使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过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不利于其环境保护。但是本文发现,纺织配额取消后,纺织产品的出口量激增,并未使得中国纺织出口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显著增多。而这很可能是由于技术效应对规模效应的抵消作用——我们发现贸易的环境技术效应确实是显著存在的,贸易能带来企业生产的环境绩效的提升,即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降低,这种技术效应抵消了纺织出口企业贸易规模的扩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其次,一系列的稳健性分析与安慰剂检验的结果,再次验证了这种环境技术效应的存在;此外,我们还发现,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种技术效应并不显著存在,贸易开放只带来了非国有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的显著下降。
本文对贸易的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说与实证研究进行了逻辑上的梳理,对中国的贸易与环境现状进行了数据统计,然后在企业层面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纺织企业污染的影响,补充了该领域的微观经验研究,为解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问题做出了一定贡献。基于统计数据与实证结论,提出了改善我国贸易对环境负面影响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高速发展,但出口企业普遍面临低质低价、低附加值等问题,因此出口产品质量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国际贸易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伴随着出口贸易额的飞速增长,我国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尤其是近年来高铁网络大规模建设,这在推动我国外贸出口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外部效应,帮助企业更好地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本文探讨了高铁开通如何作用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为外贸政策制定和基础设施布局提供了更为科学客观的依据。
本文结合2000-2013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一国在国际竞争中实力与地位的体现,长期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以期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近年来,我国高端制造业规模不断发展变大,已然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目前,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如技术受限、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比较低端位置等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无疑给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难题。因此,急需探索和开辟新的市场,而“一带一路”倡议正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下,从全局视角来分析“一带一路”高端制造业贸易竞争关
目前我国正处于绿色经济转型的时期,现有研究重点关注了制造业的绿色发展,相比之下,服务业的绿色发展较容易被忽略。当前我国进入了以服务业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发展阶段,强调绿色发展成为追求服务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经济内在结构发展的必然后果,也是相关政策对经济结构和升级的重要促进作用。历年来,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绿色经济效率差别较大,而在防止相关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率的过程中,政府有效环境规制的实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规制分类的方式日益繁多,不同的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能源需求的增速也开始逐渐放缓,但能源消费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优化不合理和低效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必然选择。对此,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降低煤炭比例,近年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也出现了明显改善。而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一方面,不同种类的能源消费以及能源消费的行业分布取决于构成经济总体中各个产业的集约程度和产业结构特征,不同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的能源消费结构,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的分布也会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不合理
长期以来,要素价格扭曲和城乡消费差距是研究学者高度关注的经济问题。随着渐进式改革的开展,要素市场的滞后开放阻碍了要素合理配置,在政府行政干预下,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进一步加深,不仅会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生抑制作用,而且会影响到居民生活,削弱消费能力。自建国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形态导致不同身份标签的居民消费存在明显差异,虽然整体居民消费支出在持续增加,但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仍表现出明显不对称性,消费差距的存在不仅制约着社会供需关系平衡,而且抑制了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不利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
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中国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但全球化也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各国收益进一步固化。中国在全球分工中长期负责产品初级加工制造出口规模大但企业自身创造的价值较低,出口增加值不高。大量学者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出口与发展,抑制出口增加值的攀升,却并未进一步探究其机制。融资约束会对企业各方面产生影响,其对增加值的制约作用也难以通过单一渠道表达。一方面,融资约束可直接影响企业出口增加值,另一方面,融资约束限制了企业进口中间品选择,而进口中间品也会制约出口增加值。由此引出本文研究:融资约束影
近年来,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各国的保护主义日渐盛行,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不断增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也是当前社会和学者所关注的热点,不管是中美两国内部政治经济的变动还是中美之间的关系都会使得两国之间的不确定性提高,比如美国即将举行的总统大选。中美作为国际上的两个大国,又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对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在中美贸易战的时代背景之下,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中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三
贸易如何影响就业一直以来是学界的研究热点。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日趋深入,基于传统贸易总值的测算分析方法已经无法准确核算和衡量当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利益及贸易关系。近段时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亟待回答的问题之一便是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产生了何种影响。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研究美国就业问题。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结合投入产出理论构建了就业构成及就业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随后,利用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经济账户数据,对2000-2014年间美国就业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双创”升级版,凝聚中国的创业力量。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方式,不仅对企业家创业的外部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要素和心理特征。外商直接投资究竟如何影响企业家的行为选择和决策,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鉴于此,本文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个体微观层面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机制及效应。基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家精神的现状,以及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本文从理论方面阐述了外商直
随着对外投资活动的兴起和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网络的拓展,离岸外包和转让定价作为两种重要的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在优化资源国际配置、降低企业成本和改善供应链整体利润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当跨国公司开展企业内离岸外包时不仅涉及到产量分配决策,还涉及到转让定价决策。不同的信息、税率条件以及决策机制对跨国公司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在分散决策下考虑母子公司成本信息不对称时,如何进行离岸外包产量分配和转让定价决策变得更为复杂。
本文首先对集中决策机制下的决策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理想情况下的最优解决方案。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