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自主合成新药──斑蝥素酸镁与斑蝥素、斑蝥素酸钠在体外的抗癌活性,筛选出抗癌活性最好的药物,并初步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斑蝥素酸镁、斑蝥素、斑蝥素酸钠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MKN-28、SGC-7901、BGC-823增殖的影响;2.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斑蝥素酸镁、斑蝥素、斑蝥素酸钠作用后三种胃癌细胞形态的变化;3.以人正常胃粘膜细胞GES-1为对照,评价斑蝥素酸镁的细胞毒性作用4.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斑蝥素酸镁作用后人胃癌细胞BGC-823超微结构的变化;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斑蝥素酸镁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6.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斑蝥素酸镁作用后人胃癌细胞BGC-823中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1(CDK1)、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斑蝥素酸镁、斑蝥素、斑蝥素酸钠对MKN-28、SGC-7901、BGC-823三株胃癌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斑蝥素酸镁的抑制作用优于斑蝥素和斑蝥素酸钠;2.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显示:斑蝥素酸镁、斑蝥素、斑蝥素酸钠作用24h后,胃癌细胞皱缩、变圆,部分细胞破碎;3.斑蝥素酸镁在0.52μmol/L时,已经对胃癌细胞BGC-823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人正常胃粘膜细胞GES-1,在1.04μmol/L时抑制率仍然很低。在相同的药物浓度作用下,斑蝥素酸镁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人正常胃粘膜细胞GES-1;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868μmol/L、9.645μmol/L。4.透射电镜:半数抑制浓度的斑蝥素酸镁作用于BGC-823细胞24h后,观察到细胞核异形、裂解,内质网及线粒体明显肿胀;5.碘化丙锭(propidiumiodide,PI)单染色检测结果显示:斑蝥素酸镁作用于胃癌细胞BGC-823后,G0/G1期细胞比率减少,S期基本不变,G2/M期细胞增加,表现为G2/M期阻滞(P<0.05);膜连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随着斑蝥素酸镁浓度增加,BGC-823细胞的凋亡率也逐渐升高(P<0.05);6.Western-Blot结果显示:斑蝥素酸镁作用24h后,BGC-823细胞中CDK1、CyclinB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5)。结论:1.斑蝥素酸镁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斑蝥素和斑蝥素酸钠;2.斑蝥素酸镁能将胃癌细胞BGC-823阻滞在G2/M期,并诱导BGC-823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K1、Cyclin B1蛋白的表达有关;3.斑蝥素酸镁的抗癌细胞毒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细胞选择性和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