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美学质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angyifa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高校绿地建设蓬勃发展,它已然成为当下倡导的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并成为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高校环境建设日新月异,在满足为老师提供室外教育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生动课堂场地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更成为吸引众多游览者慕名而来、休闲游憩的城市风景线。但在校园绿地建设中,已满足绿化指标的前提下,许多问题还在频繁出现。这种现象是单纯注重数量而忽视了绿地的多功能性而造成的。校园绿地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学效益双重作用,目前最关键的是对现有高校绿地景观进行优化,综合考虑其绿地景观格局和植物景观美学质量。本文通过对高校绿地景观生态效益和美学效益的双重作用及功能的描述,总结得出高校绿地的多功能性及绿地质量需求标准较高的特点,以期对未来的高校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有所启示。并以现存高校绿地景观现状为实证研究对象,积极发现分析高校绿地景观中的问题,以相关理论为指导探索对高校景观的各类问题的影响因素。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景观美学理论为基础,从高校景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美学效益出发研究其评价方法,总结得出相对完整、合理、科学的评价模式,进而得出优化设计的改造方向。文章介绍了高校绿地景观现存的相关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的高校绿地景观的现状,总结了高校绿地景观中现存的“重数量、轻功能”、“重美观,轻生态”等问题,提出了研究高校绿地景观可结合绿地景观格局及景观美学相关理论,并将二者综合进行优化设计的理论方法,此方法对于绿地景观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演变及研究进展,找出高校绿地景观格局及美学质量研究背后的理论支持及评价方法,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美景度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来对目标场地分析评价,总结提炼出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和植物景观美感优化方法,建立高校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美感优化模式。实证研究部分,以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为例,按照高校绿地景观格局及美学质量优化模式,根据研究区特点及相关规范,将校园绿地分成五种功能类型和三种植物景观类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美景度评价方法,得出量化的评价结果,分析论述校园绿地现状的不足,并提出均衡规划绿地、丰富斑块类型、将绿化零为整、营建校园廊道、将边界化直为曲、由规则变自然等规划策略以及空旷型、稀疏型、郁闭型植物景观绿地的设计优化建议,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综合优化策略,为校园绿地中的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优化参考。案例成功的验证了优化模型,并实现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后,本文对相关问题研究的现有成果进行整理,并提出更深入研究的建议方向。希望通过这些,能为未来的高校绿地景观优化提供参考意见,对完善高校绿地景观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该研究以番木瓜为主要原料,分析了椰香番木瓜罐头罐液配比工艺中椰粉、白砂糖、柠檬酸添加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通过风味、组织形态及色泽等指标进行感官评
本研究主要围绕“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了当前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权益保障问题上面临的困境,以及造成这些困境的社会因素和自身原因。阐述了新生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军事、教育与艺术等诸多领域。同时,虚拟美学的提出说明由虚拟现实技术引发的相关审美问题也日益得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思想政治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本文针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些误区以及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的要求。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复习的内容,运用结构图表
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局限于城市(城镇)社区,广大城郊农村社区仍是社区志愿服务的“盲区”。事实上,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郊农村社区居民对类似城市社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然而特权现象与这一目标水火不容。分析了特权现象的种种表现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反对特权
目的:1.利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常规细胞学检查及宫颈HPV检测在一定人群中开展宫颈癌筛查,研究不同筛查方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评价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诊断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具有探究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科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强化科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训练,改革科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式
老年社会福利政策是指政府为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与措施。在我国,随着老年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推进,社会化养老逐步成为保障人们晚年生活的
目的:了解昆明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以及他们的口腔健康知识、认知、行为现状;从流行病学角度探讨老年人牙周病、龋病、牙缺失等的危险因素;并结合老年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