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及生存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lac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由于脊髓星形细胞瘤罕见,对这类疾病的治疗经验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脊髓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27例脊髓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了高低级别脊髓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术前状态、围手术期结果、病理结果以及远期预后。结果:(1)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脊髓星形细胞瘤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术前术后McCormick评分、是否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辅助放化疗方面分布均匀(P>0.05)。高级别组首发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3.2个月明显短于低级别组平均1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级别组术后病理免疫组化Ki-67≥5%的病例约占83.3%,高于低级别组19.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2)围手术期结果:手术切除程度、手术节段、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3)远期预后结果: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是否合并脊髓空洞症、手术节段、术后辅助放疗及化疗均非影响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切除程度(P=0.008)、ATRX(P=0.016)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对总生存率存在影响,但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并非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McCormick评分、术后病理WHO分级、Ki-67值及NSE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均有意义(P<0.05),对总生存率存在影响且均为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理WHO分级越高、Ki-67值越高、NSE阳性、术前神经功能状态越差的脊髓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也相应较差。
其他文献
生物惰性的种植体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或者骨髓炎仍无法有效解决细菌感染从而促进骨整合。改性种植体,实现种植体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促骨分化甚至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种植体面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本文中,以常用的聚醚醚酮(PEEK)植入物为研究模板,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共沉积策略修饰改性前处理获得多孔的PEEK,以模拟感染性骨缺损的干预。在这项研究的第一章节中,通过优化并控制磺化改性条件在PEEK表面改
目的:通过单中心资料,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其转移规律,并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D3淋巴结清扫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13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及80例行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3根治术。观察指标:(1)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关系;(2)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关
研究背景:胶质瘤是最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约半数患者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约占成人恶性肿瘤总数的2%,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措施,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也仅在12~15个月左右[1.2],并常伴随着如认知障碍、癫痫等症状,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最为致命的成人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新的治疗方式及治疗药物的研究仍为当下热点。沙利度胺(Th
前言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一种罕见的过氧化物酶体病,致病基因为位于X染色体上的ABCD1基因,呈X连锁隐性遗传,其致病突变可导致血浆及组织中极长链脂肪酸(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s,VLCFA)的异常堆积,尤其是脑、脊髓、肾上腺及睾丸。临床表型上,ALD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亚型包括脑型ALD、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dre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Exo)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表型转化的影响,探讨肝星状细胞活化对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聚合物沉淀结合超滤法提取纯化胃癌细胞AGS分泌的外泌体,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标志蛋白,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
目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均是临床上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临床决策上术式的选择仍有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ACDF与LAMP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矢状位平衡的比较,分析两种术式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疗效的差异性,并对颈椎术后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行ACDF或LAMP共73例多
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计数的变化与肿瘤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基线水平外周血免疫细胞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rcinoma,LARC)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 CRT)结局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及分析了在2010年7月至2016年10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NDUFC1在促进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项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我们首先研究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NDUFC1表达水平以及NDUFC1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能力等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运用凋亡蛋白抗体芯片和蛋白印迹实验探究NDUFC1对胶质瘤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为了确定NDUFC1表达在胶质瘤中是否发生改变,我们首先通过对177个病理证实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与Visitag模块AI(Ablation Index,消融指数)指导下量化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比较两种消融导管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房颤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共248例,其中术后失访18例,实际共纳入2
研究目的:通过此项Meta研究,评价对肝内胆管细胞癌进行淋巴结清扫是否能提高预后生存率,并探讨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期间Pubmed,Em 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文献要求为将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治疗分为LND(+)及LND(-)两组,并比较两组结果对预后影响的区别。文献纳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