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学是中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写中国哲学史不可两笔带过而需浓墨重彩的精彩华章。其中,孟子“养气说”的提出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与理论意义,无法绕过。整体而言,原始气论思想可以分为三大形态:范畴形态、命题形态、体系形态。综观中国气学史,我们认为,原始气论思想具有神秘性、朴素性、伴生性和整体性等四大理论特质。孟子“养气说”实现了先秦气论思想史上的巨大转折——道德转向,这一“道德转向”至少有致思模式的内在诉求与实践发展的现实渴望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孟子的“养气说”思想,如何梳理“养气”与其他范畴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准确把握“养气说”的理论特征,这就是“本义论”、“关系论”、“特征论”。“本义论”包括“浩然之气”与“充塞天地”、“浩然之气”与“配义与道”、“浩然之气”与“仁义皆内”三个方面。“关系论”涵摄“养气”与“养勇”、“养气”与“定志”、“养气”与“知言”三个方面。在表诠与阐释过程中,孟子气学的理论特质也明晰与凸显起来。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孟子气学至少具有以下六大理论特征:承继性、超越性、道德性、理想性、政治性、现实性。在论述孟子关于理想人格基本立场之外,我们主要以孟子本身为主体进行人格范型分析。真正意义上之儒者乃“知行合一”者,其理论思想与现实作为是一贯而相通的,因此分析孟子“养气说”之人格范型以孟子本身为例是没有问题的。兹将从挺立道德主体、注重躬行经世、探求天人之际三个方面来论述孟子“养气说”之人格典范在主体向度、实践面向、形上意蕴等维度之理论内涵。在梳理传统气学思想资源时,我们发现气学思想在中国儒学史、哲学史、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资源进行保护、挖掘、弘发,而这项工作需单独进行,不应与孟子气论思想的诠释相杂糅。新气学是体用论、方法论、境界论的和合统一。体用论:“以气为体”与“以化为用”,即新气学的哲学基础;方法论:“以易为守”与“以反为则”,即新气学的哲学方法;境界论:“以中为常”与“以和为境”,即新气学的哲学境界。在提出新气学的三大层次后,我们又提出新气学的四大分疏,即原“道器”、原“阴阳”、原“有无”、原“生死”,这是传统气学与新气学开展的重要范畴基础,故而有必要对此作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