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对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转移支付制度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保障落后地区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制度安排。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全面考察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机制,不仅对准确把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关键十分必要,而且,对如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确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研究,也关系到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政府间财力配置等财政改革内容的重要方面,对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围绕着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主题,对转移支付制度影响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理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考察。在对转移支付制度影响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运行机制进行框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对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助推作用,主要取决于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转移支付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激励、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管理等三个方面。因此本文围绕着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机制、省以下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与分配制度等主题,探究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偏好、地区间财政竞争机制、转移支付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与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首先,从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规模来看,虽然我国的转移支付绝对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就转移支付的相对规模而言,我国的转移支付并未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相反,近年来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甚至呈现出下降态势。从转移支付的结构来看,虽然财政均等化功能较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是,一直强调要降低的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却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除此以外,就地区间转移支付分配的结构特征看,虽然财力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但财力状况较好的发达地区却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项转移支付。其次,从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现状来看,虽然,我国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总体上呈现出差距缩小的发展趋势,但近几年随着转移支付相对规模的下降,当前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着差距拉大的风险。最后,从转移支付的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效应来看,转移支付分配并没有完全向财力较低的地区倾斜,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效应仍然不足。但就转移支付与地方自有财力的集中率对比情况来看,通过降低地方自有财力水平进一步提升转移支付再分配的规模,有助于提升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等化水平进而促进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对地方财政偏好激励机制下,转移支付制度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在侧重于以经济增长目标为官员绩效考核标准的地方财政偏好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在获得转移支付的财力改善后,更加注重通过增加对生产性公共品的投入以提高本地经济增长,相对地,转移支付并没有提高地方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主动性,反而挤占了地方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高的发达地区相比,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地区在获得转移支付改善地方后,会更加倾向于增加生产性公共品的投入。因此,从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激励机制来看,在以经济增长为官员绩效考核主要标准的地方财政偏好机制下,转移支付制度反而对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到了一定程度上抑制作用。三、对地区间竞争性策略互动机制下,转移支付分配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流动性资本竞争理论模型,在一个包含两级政府、多地竞争的一般均衡框架内,分析了转移支付分配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影响的地区间策略互动机制。理论分析与空间面板实证估计的结果发现,竞争性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会通过空间策略互动机制抑制本地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分转移支付的结构类型来看,相比一般性转移支付,针对专项转移支付分配的竞争性策略互动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制约程度更高。分区域来看,比受援助更多的欠发达地区,在获得转移支付资金较少的发达地区,地区间的针对转移支付分配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性策略互动反应更加强烈,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制约程度相对更高。四、以义务教育为例,基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偏向的特征事实,对转移支付制度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重硬件轻软件、重城市轻农村”的偏向特征形成机制进行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转移支付制度加剧了地方基本公共服务“重硬件、轻软件”的投入偏向。而且,基本公共服务“软件”投入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在获得转移支付的财力改善后,更加倾向于增加“硬件”投入。不仅如此,转移支付对加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偏向的问题尤为严重,并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关于基本公共服务“软件”投入所反映的质量差距问题。五、对省以下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中上级地方政府财政分配行为的探讨。由于省以下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与分配方式的不规范,在省以下政府间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过程中,地方上级政府具有实施转移支付资金截留行为的动机与空间。异质性地区的上级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发达地区的上级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对省以下政府实施补贴以此减少本地财力外流,而欠发达地区的上级地方政府则倾向于截留本该拨付到基层的转移支付资金以满足本级财政支出需求。这种异质性的分配行为可能会导致马太效应,拉大地区间省以下政府间的财力差距,进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造成障碍。本文的研究意味着中央政府在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从转移支付制度的规模与结构着手,加大转移支付再分配规模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而且,还要通过加强资金管理与规范分配方式,来提高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绩效。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改革绩效考核标准并调整激励模式、规范竞争机制并引导竞争“趋好”等激励机制入手,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有质有量均衡供给的转移支付财政运行环境。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和政策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素养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在2020年6月-2021年7月,选择合肥市某三甲医院行脑血管支架置入的290患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资料等基线调查,使用《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对患者的健康素养进行评估,将健康素养总分低于96分定义为健康素养不充足,并以此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低健康素养组。术后半年进行电话随访,
素养指向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与品格的状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五大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在设计理念和行动上理应有所转变。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设计的角度做一番探讨,从前提性思考、依据和要则、一般步骤三个方面阐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设计的新思路。
<正>教师应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一、培根铸魂,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课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教学资源,让红色文化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教案”,利用红色课程,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等红色基因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期刊
脑转移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继发性肿瘤类型之一,约占脑恶性肿瘤的20%。大多数脑转移瘤起源于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和肾癌。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和抗肿瘤治疗方法的日益有效延长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使原发肿瘤有机会扩散到大脑,增加了脑转移瘤的发病率。脑转移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多个肿瘤领域取得巨大成效。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脑转移瘤方面
“读思达”教学策略,是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出基于“阅读、思考、表达”而进行逻辑建构的教学主张,是致力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其三者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学习流程,学生经过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才能有效地把知识、品德转化为核心素养。这为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启发与借鉴。
<正>淮河之滨,浍水之津,润育着皖煤儿女金子般的心。位宿城之地、临浍水之滨,踏两淮煤田、采滚滚乌金。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皖北煤电集团缘煤而建、因煤而兴,从5对简易投产、186万吨规模的单一煤炭企业起步,发展成为产物贸一体化、跨区域经营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成长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煤炭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期刊
<正>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对于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和健全人格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提高对课程的驾驭能力,减少对课程的过度依赖,通过自主学习丰富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把教学视线更多地投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当中,把教学注意力更多地聚焦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创新能力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上。核心素养理念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期刊
学位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探究与分享”活动指的是以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学生心理、生理、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在他们已有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展开互动交流和探究,促使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探究与分享”活动的重要性,掌握其内涵,认识到它具有思想性、民主性、有序性和实效性的特点。还要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和分享”活动,提出通过思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