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安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是蔬菜生产的重要地区,为全省提供了必需的蔬菜供应,保证了蔬菜的周年供应。近年来,甘蓝夜蛾的发生日趋严重,防治效果差,严重影响了平安县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调查平安县甘蓝夜蛾的发生,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甘蓝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根据当地蔬菜种植特点和害虫发生情况,制定出了一套适用于当地生产的害虫防治方法。该项研究的技术关键是:了解甘蓝夜蛾在平安县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性,设计药效试验,结合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保障了高品质、高效益的蔬菜生产。通过两年的工作取得如下进展:通过对甘蓝种植区田间抽样调查发现,2008-2009年我县调查地12m2内蔬菜受为害情况为8.72株和9.00株,在当地蔬菜产区发生情况基本一致、危害严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均有发生,适宜寄主依次为甘蓝>油菜>卷心菜>白菜>萝卜>黄瓜>茄子。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受低温影响,甘蓝夜蛾在平安县1年发生2代,发生时期主要集中在夏初至秋末阶段。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蔬菜叶背面或草丛,傍晚觅食,成虫以卵块聚集形式将卵产至叶背或叶脉,幼虫不同龄期发育历期具有差异且对植物的危害方式也有区别。该虫有两个盛发期,分别是6月底至7月中旬、8月中旬至下旬,到9月初期成虫的数量渐渐降低,待蔬菜作物收获后,虫量下降至无。甘蓝夜蛾的发生主要受到当地气候的影响,温度和湿度是决定其发生情况和发生量的显著因素;海拔的高度与甘蓝夜蛾发生程度呈负相关性。试验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定化学防治技术。试验药效表明,在供试的5种药剂区组中,10%溴氰菊酯、1.8%阿维菌素和48%乐斯本混合药剂、2.5%三氟氯氰菊酯整体效果最好。第一天药剂防效由低到高依次为1.8%阿维菌素<48%乐斯本<1.8%阿维菌素+48%乐斯本<2.5%三氟氯氰菊酯<10%溴氰菊酯。施药后第3天,防效由低到高依次为1.8%阿维菌素<48%乐斯本<2.5%三氟氯氰菊酯<1.8%阿维菌素+48%乐斯本<10%溴氰菊酯;施药后第5天,防效由低到高依次为48%乐斯本<1.8%阿维菌素<2.5%三氟氯氰菊酯<1.8%阿维菌素+48%乐斯本<10%溴氰菊酯。施药后7天,防效由低到高依次为48%乐斯本<2.5%三氟氯氰菊酯<1.8%阿维菌素<1.8%阿维菌素+48%乐斯本<10%溴氰菊酯。从数据可知,2.5%三氟溴氰菊酯、1.8%阿维菌素和48%乐斯本混合药剂、10%溴氰菊酯应用于控制甘蓝夜蛾种群数量效果最好,达到了防治目的。根据甘蓝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合平安县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一套甘蓝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