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唐代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也是音乐与文学共同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阶段,文化交融,各种乐器盛行,特别是管吹乐器的流行,促使唐代诗人们创作了大量以管吹乐器为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也是音乐与文学共同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阶段,文化交融,各种乐器盛行,特别是管吹乐器的流行,促使唐代诗人们创作了大量以管吹乐器为题材或与管吹乐器相关的作品。本文以清代康熙年间曹寅、彭定求等人编校的《全唐诗》文献语言材料为依据,从《全唐诗》中所涉及的管吹乐器角度出发,选取《全唐诗》中涉及到的管吹乐器十种,将管吹乐器分为有簧管吹乐器与无簧管吹乐器两类。有簧管吹乐器为笙、竽、笳、筚篥、芦管;无簧管吹乐器箫、笛、埙、篪、尺八,结合历代文献资料和已有的考古资料进行名物考释。试图对《全唐诗》中出现的这十种管吹乐器名物进行比较全面地梳理与分析。 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论题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是《全唐诗》管吹乐器概述。结合学者对乐器的划分方法,讨论确定管吹乐器的具体标准,从而选取出《全唐诗》中涉及的管吹乐器十种。再对《全唐诗》中这十种管吹乐器进行概貌分析,统计出《全唐诗》中涉及管吹乐器词的诗歌数量。 第二章对《全唐诗》中涉及的有簧管吹乐器笙、竽、笳、筚篥、卢管五种进行名物考释,结合历代文献资料及已有的考古资料,主要从有簧管吹乐器的别称、形制、材质、音色以及使用场合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探究。 第三章对《全唐诗》中涉及的无簧管吹乐器箫、笛、埙、篪、尺八五种进行名物考释,同样结合历代文献资料及已有的考古资料,主要从无簧管吹乐器的别称、形制、材质、音色以及使用场合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探究。 第四章是《全唐诗》管吹乐器名实关系研究。主要涉及管吹乐器命名理据分析,从形象理据、材料理据、声音理据、功用理据等方面归纳管吹乐器的命名理据。同时《全唐诗》中涉及的管吹乐器还有同物异名与同名异物的普遍情况,对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究。 结语总结全文,并指出本论题研究可以拓展的领域。
其他文献
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阐释批评,应用伦理学知识研究和解释文学作品,坚持在特定伦理环境下对文本中描写的复杂伦理关系和现象进行解剖,从而揭示文学作品在当下的伦理价值。
以图像为主要呈现内容的媒体——电影、电视、计算机视频等在教育中被广泛地应用。静态和动态的图像——教育影视作品、多媒体课件、动画、虚拟现实等,被广泛地用来呈现教育内容。图像成为传授知识、解读价值观念必要的工具,因此,对教育内容的图像化研究也随之成为必然。什么是教育内容的图像化?教育内容的图像化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我们如何应对教育内容的图像化趋势?本文将围绕这几个问题加以阐述。 一、教育内容
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一位善于“起舞”而又不与人“共舞”的作家。她的作品多写的是悲剧,却趋向于悲剧冲突的化解。也许因为其创作的整体风格是温婉细腻、平和而诗意的缘故,现有对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的实践环节。”[1]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人才培养链条中的一个极为重
《史记》的叙事能力代表了中国叙事文学自战国中期至公元前二世纪的连续进展。这种进展不但体现在纪传体的创造,更体现在叙事手法和叙事技巧的提高以及叙事观念的演进。《史
起源于古印度并风靡世界的瑜伽健身法,以其崇尚自然、美体健身、平衡身心的独特健身理论,深得世界健身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十多年前,张惠兰女士将瑜伽健身引入中国,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欢迎。瑜伽从开始时的单纯性学习已发展为现在的教学研究和传播的完整体系。面对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社会,释重减压无疑成为当代大学生们休闲健身的重要目的,而具备这一功能的瑜伽健身自然成为了大学生们推崇的焦点。 在大多数普通高校里,
谶纬思潮是汉代思想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汉代的政治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已经认识到谶纬文献的重要性,开始了较为审慎和全面的研究。但对专纬的研究
高等教育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理念的突破、教育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法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于一体,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笔者认为,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含在法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综合考察全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