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某些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形式聚焦(特别是语法)教学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明显弱化,不少教师在加强交际性的同时忽略了语言形式的教授,也忽视对学生语言输出中各种语法错误的纠正。其结果是,在学习者的理解和表达的流利度提高的同时,其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复杂度却差强人意,甚至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形式聚焦教学(focus-on-form简称FOF)即把语言形式的教学融入到以交际为中心的课堂,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者和语言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FOF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表明它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过渡语系统的发展,提高语言习得的效果。以此为理念的新教学模式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形式教学研究的主流;国内也已开始出现相关的评述与实证研究。FOF可分为反应式(reactive)和先导式(preemptive)。前者指纠正性反馈;后者则是指在意义性活动中未出现语误的情形下教师或学生预先提出解决某个形式问题,以便使交际畅通。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主要围绕反应的FOF,而针对先导的FOF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在国内。本研究之所以针对先导的FOF课堂行为(FOF episodes)进行研究,因为先导的FOF课堂行为中包括学生发起的FOF,而学生发起的FOF课堂行为更容易使学生领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正确语言输出机会,促进语言习得。本研究旨在描写我国英语课堂中的先导式FOF课堂行为现象。研究者观察与实录了两名EFL教师所任教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四节160分钟),对其中的先导式FOF课堂行为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主要发现如下:1)先导式FOF课堂行为的发生频率为37%,反应式FOF课堂行为则为63%;2)大部分先导式FOF课堂行为由教师发起的而不是由学生发起,其比例分别是68%和32%。3)学生(特别是英语水平较高者)发起的FOF课堂行为比教师发起的FOF课堂行为成功领会(successful uptake)的比例更大,其比例分别是88.9%和37.5%。4).先导的FOF课堂行为针对的首先是词汇,其次是语法,其比例分别为39.3%和25%,而且无论是教师发起的还是学生发起的FOF课堂行为都是以词汇和语法为主。基于本研究结论作者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更加关注先导的形式聚焦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提问的能力;作者还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