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土地利用的最终目标,是一种技术可行、资源环境可持续、经济合理、社会公平,旨在获取最佳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理性行为。生态承载力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生态承载力的不断提高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前提。本文运用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资源空间变化模型对重庆市1997-2008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生态承载力系统组成、各子系统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重庆市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特点、生态环境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选取24项针对性较强并且内涵丰富的指标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多层次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对目标层、准则层不同时段的生态承载力分别进行了评价,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定。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度、利用程度指数与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的相互关系:计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承载力各评价因子的关联度,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承载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由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耕地、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2001-2005年的年均变化幅度或速度最大,1997-2000年的年均变化幅度或速度最小。由于各类土地面积的变化引起土地利用分级指数发生改变,各年份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存在差异,但综合利用水平整体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市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降低,空间分配越来越均匀,单个土地利用类型在区域内的优势地位被逐渐削弱。第二,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总体增强,资源和环境子系统所拥有的供给能力以及支持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整体提高,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程度逐步加大。在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压力三个子系统的共同作用下,重庆市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总体增长,但普遍偏低,且呈波动变化,整体稳定性不强。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判定,运用TOPSIS模型对重庆市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是科学合理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第三,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与生态承载力变化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承载力呈正相关关系。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承载力三者之间是封闭的相互作用系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动的主要原因,各类型土地与其减少的主要去向或增加的来源之间存在较大关联度。最后,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人类社会经济压力三个方面出发提出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