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鲍德温《另一个国家》的文化解读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之一。自从他的第一部小说《向苍天呼吁》在1953年发表以来,鲍德温一直致力于揭露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揭示种族差异和种族歧视所造成的矛盾和冲突。他探索人类的两性关系以及同性恋关系,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接受差异,承担责任,通过爱来获得救赎。他在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60年代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认为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主要文学代言人。 《另一个国家》是作者的第三部小说,发表于1962年。小说揭示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文化疯癫与喧嚣。小说从黑人爵士乐鼓手鲁弗斯开始,镜头对准了一对对普通的黑人和白人:鲁弗斯和莱奥娜,维尔瓦多和伊达,理查德和凯丝,埃力克和伊夫。小说通过对这些不同种族的青年以及他们的恋情(同性恋和异性恋)的描写,深刻反映了60年代美国病态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现代都市混乱的道德状况,表现了现代人的隔膜与枯竭的情感,以及空虚和孤独的内心世界。 近年来,美国黑人文学在我国的研究如火如荼。包括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沃克的《紫色》,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宠儿》等著作在中国早有译介并被人们广为关注。但是詹姆斯·鲍德温的小说的中译本《向苍天呼吁》却很少有人问津。《另一个国家》虽然发表于1962年,但是在我国直到2002年才有了译林出版社的中译本,而关于该小说的研究尚无人涉足。笔者希望通过在文本的基础上,用文化批评的方法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 论文正文第一部分论述鲍德温在《另一个国家》中的反种族主义。从旱期的黑人文艺复兴,到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黑人抗议小说,以及90年代托尼·莫里森为代表的美国黑人小说的鼎盛时期,反种族主义一直是非洲裔美国作家在其作品中力求体现的一大主题。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非洲裔美国作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在他们的作品中对美国种族主义进行控诉。詹姆斯·鲍德温的《另一个国家》并非单纯从美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仇恨来讲述种族主义,而是通过对两对黑人与白人恋人之间的爱与恨,以及各种不同种族的人物之间的复杂错乱的性关系的描述,以此取得看似温和实则激烈的反种族主义情绪效果。 正文第二部分探讨詹姆斯·鲍德温笔下的黑人女性。《另一个国家》中唯一一位黑人女主人公伊达无疑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描写发生在伊达身上的一些细微的小事,鲍德温将这一对对关系复杂的男女串联在了一起。本文采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分析伊达哥哥鲁弗斯送给她的两件饰品——蛇形红宝石戒指和一对耳环在作品中所起的象征作用,阐释了鲍德温眼中的自信、自强但同时又是自以为是的黑人女性形象。 同性恋文学历史悠久,但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却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这一现象本身就值得反思。本文第三部分试图从詹姆斯·鲍德温与美国同性恋文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同性恋文学的实质与意义所在。作品发表之初,美国社会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反对同性恋的呼声大有人在。但是作者可以说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用他的两部力作《乔瓦尼的房间》和《另一个国家》为如火如荼的同性恋解放运动增添了精彩的一笔。相比之下,《另一个国家》更令人刮目相看。《乔瓦尼的房间》中并没有黑人,而《另一个国家》却首次在小说中讨论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同性恋倾向。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同性恋关系的分析,认为同性恋作品并不至于使人们谈性色变,而是有其存在的价值。 受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鲍德温在《另一个国家》中讲述了男主人公鲁弗斯异化于黑人社区后遭受的痛苦和挫折。生存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黑人社区作为美国黑人赖以生存的地方,一旦游离于这个圈子之外,他就难以成其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黑人。鲁弗斯作为有着深厚黑人文化根基的爵士乐手,由于无奈和被迫而身处黑人社区之外的白人世界,脱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最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而投华盛顿河自尽,这种结局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此外,本文这部分还讨论了作为黑人社区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根基——黑人音乐,包括爵士乐,布鲁斯等。鲍德温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他所熟悉的这一音乐题材,其一,使读者对黑人文化有了了解,其二有助于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课堂里可能产生语言焦虑的因素中选取了自尊、自我评价和自信三个因素进行研究,同时还探讨了课堂焦虑水平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本研究对
学习英语最终是为了能顿利地与以英语为本族语者交流。在交流时,语言的正确性只是基本要求,学习者还应尽量做到语言得体。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之后,仍然不能得体地与以英语为
外来词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民族间不间断的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印证了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的论断。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和
艾米丽.·狄金森(1830-1886)的长期隐居生活使她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孤独,也是最神秘的人。究竟狄金森为何隐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本文尝试运用弗洛姆的逃
非公有制组织党建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近日,在对武宣县2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经济组织作了专题调研后,我们首先把焦点放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
高中生尚处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营养不良,将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甚至产生疾病,对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解本市城区高中生健康状
酒店简介作为顾客了解酒店的窗口,在酒店宣传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很多学者从翻译、系统功能语法、体裁分析、互文性以及批评话语分析等不同角度分析酒店简介,大多数研究都
本文从风格可译性之争入手,试图运用风格的符号体系对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控制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忠实于原作的风格是忠实于原文这一翻译标准的内在要求。既然要忠实于风格,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米,语言学家已经把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教学法转向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用语、师生互动分析利课堂话语分析方面。Fairclough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理
格拉齐亚·黛莱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著名女作家,1926年凭借作品《邪恶之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她在意大利文学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