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珊瑚树主产于华南、华东地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叶繁茂,终年碧绿光亮,甚为美观.近年来,在北方城市也进行应用。本文以珊瑚树为试材,较系统地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其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为珊瑚树在北方城市的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叶绿素含量是反映植物光合作用能力高低的一个间接指标。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剧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含量(chlb)均呈现下降趋势,chla/chlb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胁迫6天后达到最大值。
2.相对电导率大小能反映细胞质膜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程度。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以及温度的降低,珊瑚树叶片电解质外渗率(REC)均呈升高趋势,表明珊瑚树在低温胁迫下其叶片的原生质膜受到损伤和破坏,原生质的膜透性增大,电解质的外渗量激增。
3以不同处理时间测定的REC变化曲线,结合Logistic方程分别计算珊瑚树的半致死温度(LT50)。发现在低温处理6小时以上,珊瑚树叶片的RE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上升,珊瑚树叶片组织的半致死温度为“S”形拐点对应的温度,为-12.46℃至-14.9℃之间,可做为珊瑚树抗寒能力的重要指标。
4.不同低温胁迫下,珊瑚树叶片有关膜质过氧化酶的活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低温处理前6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增加,6天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SOD活性逐渐降低。如-10℃处理2天后SOD活性从21.35U/g.FW上升到42.88U.g-1.FW,4天后又升至61.7U.g-1.FW,6天后升至78.7U.g-1.FW,但8天后骤降到47.78U.g-1.FW。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珊瑚树叶片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如-10℃处理6天时,POD活性从121.3U.g-1.min.FW上升至177U.g-1.min.FW,然后下降,8天后降至138U.g-1.min.FW;-20℃处理前4天,POD活性从121.3U.g-1.min.FW升至227U.g-1.min.FW。4天后开始下降,至第8天降至106.3U.g-1.min.FW;珊瑚树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也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温度处理前6天珊瑚树MDA含量均呈升高趋势,6天后开始下降.
5.低温胁迫下珊瑚树叶片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低温的关系不甚明显.如0℃处理后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12小时后叶片脯氨酸含量从12.33ug.g-1.DW升至14.78ug·g-1.DW,24小时后降为14.2ug·g-1.DW,48小时后又升33.6ug·g-1.DW,72小时又降为16.8ug·g-1.DW,96小时后升至27.7ug·g-1.DW;-20℃处理,24小时后脯氨酸含量从12.33ug·g-1.DW降至9.87ug·g-1.DW,72小时后又增加至34.97ug·g-1.DW,96小时后又降为24.92ug·g-1.DW。其内在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6.不同低温胁迫下,珊瑚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如-10℃处理2天后可溶性糖含量降至71.7mg·g-1.FW,然后开始缓慢上升,8天后升至90.5mg·g-1.Fw;而-20℃处理前4天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从18.71mg·g-1.FW上升至109.3mg·g-1.FW,然后急剧下降,8天后降至74.8mg·g-1.FW;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本文对珊瑚树低温胁迫下叶片生理生化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适合珊瑚树的抗寒性指标。主要结论是:REC是衡量珊瑚树抗寒性的理想指标;不同低温下REC结合Logistic方程可以计算珊瑚树的半致死温度LT50,可作为衡量珊瑚树抗寒力的重要指标;叶片内叶绿素含量、SOD、POD、CAT、MDA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以作为珊瑚树抗寒性的相关指标;但低温胁迫下珊瑚树叶片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低温的关系不甚明显,因此不能作为衡量珊瑚树抗寒性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