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境理论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范畴,前人对于意境理论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如意境与文学或文论自身的关系,意境与哲学的关系,意境与佛教特别是禅宗关系,意境与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艺理论汇通等。对意境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范畴意义的丰厚,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范畴具有被阐释的多种可能性。作为理论的特殊价值,“意境”已经被纳入现当代文艺理论。本文试就意境理论的生成作一个尽量综合的研究,从它形成的文学理论内部和外部环境历史发展着手,对意境理论的孕育、形成、发展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探讨,以便对意境理论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意境理论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的,它主要是对古诗格律体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理论总是跟随在实践后面,直到唐代大量古诗格律体的创作实践之后,意境理论逐渐形成。而且一种新的理论一旦产生之后,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的理论家往往会延用同一范畴并赋予其一定的新意。意境理论在其文学理论内部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从孕育到形成,发展的一个过程。刘勰“意象论”已经对意境特征作了最早理论概括。此后,王昌龄提出“意境”概念,皎然提出“取境”,司空图“韵味”说,对意境的特征,意境的创造及创造时的角度都做了补充。严羽“兴趣”说,王士祯“神韵”说对意境理论的美学特征作了深入研究。直到王国维“境界”,从诗人,作品,读者三个方面对意境内涵作了说明,并把意境作为文学批评的尺度。意境理论此时具备了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意境理论同时还是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才生成的。中国的儒学、道家思想,从思维、观念上促成意境理论的生成,传入中国的佛学及佛学本土化后的禅宗思想也给了意境理论有益的借鉴。正是在这种文化化合作用下,意境理论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最高审美范畴,意境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仍有指导创作实践的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将赋予意境理论以新的内涵。意境理论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还将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