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纹理传递的夜视图像处理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inle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视图像的彩色化是夜视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内容,但传统的彩色化技术只增加了图像色彩信息,并没有改进夜视图像分辨率低,亮度细节模糊这一问题。纹理能够模拟真实景物表面的细节特征,增强绘制的真实感。因此,论文采用了纹理传递和纹理生成的理论,提出并实现了几个基于该理论的夜视图像增强算法,同时解决了夜视图像彩色化和纹理细节增强的问题。夜视图像主要包括红外图像和微光图像,二者各有特点又各存在不足。红外图像的特点是纹理信息较少,轮廓信息较好,而微光图像的纹理信息较丰富,轮廓信息不足。首先,对于配准的红外与微光图像,通过高斯滤波进行金字塔分解,对金字塔各层图像分别采用LAWS纹理能量法提取特征,并采用纹理特征的加权和作为显著性测度进行融合。为了衡量融合结果,对融合结果图像进行直观的定性评价和定量指标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融合结果图像保留了红外与微光图像的各自优点,目标更加突出,纹理更加细致。最后对融合结果进行welsh色彩传递,获得彩色夜视图像,彩色传递的结果也表明本文实现的基于纹理特征的多尺度融合结果优于红外图像或微光图像和加权融合图像。其次,论文针对彩色夜视技术中只具有一个场景的单类夜视图像的情况,实现了基于纹理合成的自然彩色夜视方法,将自然彩色图像的纹理与色彩同时传递给夜视图像,得到纹理清晰和色彩真实的彩色夜视图像。由人工交互确定自然彩色源图像和目标红外图像的对应子块,将纹理生成的结果小子块的纹理扩展至全部目标红外图像,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最后,本文从拍摄的大量微光图像里,提取不同模式的纹理块,构建了天空、道路、草地、树木四类景物的微光图像库,并结合灰度共生矩阵和Gabor滤波器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建立其对应的纹理特征库。然后通过比对目标图像像素点纹理特征与特征库中各向量的相似性,来判定该像素所属类别,实现了微光图像的分割;通过套印算法进行快速的色彩与纹理传递。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纹理特征库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微光图像较为准确的分割,基于融合和套印的色彩纹理传递方法,在部分程度上改善了套印中深度信息丢失问题导致的场景深度感失真的不足,得到了同时具有自然色彩和纹理的彩色夜视图像。
其他文献
GPS卫星导航系统自出现以来,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领域从军事领域延伸至民用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在军事领域中,GPS成为了空中、陆地、海洋等航行平台重要的导
灰色预测控制是以灰色动态模型为基础,对少数据,贫信息的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之一。本文在改进灰色动态模型的基础上,综合模糊控制方法,提出了新的灰色预测控制方法,主要
穿浪双体船(Wave Piercing Catamaran, WPC)是高性能船舶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甲板面积宽广,载货能力强,稳定且航速高等优点,在商船、军船等方面应用日益增多。但是在高速航行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机场跑道作为飞机起飞降落的重要平台,其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机场跑道异物FOD(Foreign Object Debris)和裂纹是对飞机起飞降落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因
随着现代工业过程的精细化水平和生产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智能算法在过程工业上的应用不断丰富,工程上对智能算法在性能和精度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类重要的智能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变参数粒子群算法,克服了标准算法在解决复杂高维优化问题以及带约束优化问题上的缺陷,并将改进算法应用于解决工业过程统计建模以及优化控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为了克服传
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其在工业过程中的深入应用,实际工业过程中的受控对象越来越复杂,如时滞、非线性、不确定性和大惯性等特性,对于此类复杂系统,由于无法建立对象的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网络通信、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国防等各个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嵌入式系统可应用于人类工作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日益发展,自动聚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以及显微镜成像等领域。获得清晰的视频图像是后续视频处理、视频分析的基础,因此实现视频
物料是钢厂库区生产加工的核心,为提高其在钢厂库区中的运送效率,加强钢铁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需有效解决物料在钢厂库区中的跟踪问题。本文研究的物料全自动跟踪系统有助于提
多相混输工况下,往复式混输泵腔内复杂的多相流流动与进出口单向阀的无规则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泵腔瞬时流量呈现迅速的强非线性、动态、多阶特性。由此产生的强烈瞬时流量脉动,引发了剧烈的管路压力脉动及振动,严重影响了泵的稳定运行,属往复式混输泵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然而,鉴于仍处于探索阶段的阀隙多相流流动机理,至今仍不能较准确地建立描述瞬时流量特性与混输工况间相互关系的机理和数值模型,无法为往复式混输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