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土默特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16世纪时,土默特部在阿勒坦汗的率领下,迅速强大起来,在整个蒙古高原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雄长塞北近一个世纪。17世纪上半叶起,在女真族兴起于辽东并迅速向外扩张的形势下,土默特部亦因连续不断的内讧,势力已经严重削弱。1627年(后金天聪元年),蒙古宗主林丹汗西进攻占了土默特部政治中心归化城地区。1632年(天聪六年),后金汗皇太极西击林丹汗不成,攻克归化城,阿勒坦汗系政权解体,其后裔俄木布率部众降服后金。然而,后金统治者对土默特部却疑信参半,不仅在政治上未给予像其他蒙古部落那样的待遇,甚至对其采取了种种压制政策。有清一代土默特蒙古的所有遭遇概源于此。清代,清朝统治者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又设置道、厅的政权机构,实行蒙汉分治政策,于是这里形成了一地两治的局面。据相关史料记载,自后金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皇太极进兵归化城土默特地区降服土默特部,又于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清廷编土默特部为左右两翼旗,至清末道厅的设置,在漫长的二百多年间,清政府先后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设置了土默特左右两翼旗、归化城喇嘛印务处、绥远城将军衙门、归绥道及各通判、理事厅等诸多行政建置。所以,研究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行政建置,对于研究这一时期土默特地区政治体制的沿革(如编旗设佐、一地两治局面的形成),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如蒙古族被迫从游牧转而农耕),民族文化的沦替(如蒙语蒙文的遗忘和风俗习惯的改变)、地域主权的丧失(如土默特两翼旗的实权被绥远城将军衙门剥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热河以及东部卓索图盟等长城沿边地区,是内蒙古最早蒙汉杂居、发展农业的地方,而这些地方的政治体制、行政建置的沿革基本上大同小异。因此,研究这里政治体制与行政建置在治理国家、协调旗厅(县)关系、化解民族矛盾、运行机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民族地区历史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于研究清代长城沿边其他蒙古地区的政治体制、行政建置的沿革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着典型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土默特左旗档案馆存藏档案的系统查阅,发掘利用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研究中,对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行政建置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对土默特两翼正式设旗的时间、两翼沦为内属旗的原因;两翼参领议事制的形成;归化城喇嘛印务处札萨克达喇嘛权利的被削弱;喇嘛印务处的机构变迁;归化城将军对土默特蒙古政治上的控制及经济上的盘剥;归绥道的职能及一地二治格局的形成;“蒙汉交涉”具体案件的会审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行政建置的沿革和土默特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进行理论探讨。本学位论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四个部分构成,大约二万六千余字。前言部分交待了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介绍前人研究状况、相关史料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等。正文第一部分论述了土默特两翼旗的建立,包括土默特部编旗设佐及土默特旗务衙门及参领议事制的探讨;第二部分论述了归化城喇嘛印务处,包括喇嘛印务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探讨;第三部分论述了绥远城将军衙门,包括将军衙门的设置及其对土默特两翼旗的统治;第四部分论述了归绥道及其所属厅城的设置,包括道厅的职能及管理民事及行使职权情况的探讨;结语部分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行政建置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