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具有清湿化瘀功效的协定方剂(内异康复片)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小鼠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GPR30、Akt、p-Akt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局部上述因子在用药前后及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随动情周期变化的表达差异,以及在位和异位内膜上的表达差异,以期探索清湿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ICR小鼠,采用同种异体垂体移植方法造模。随后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3月模型组、6月模型组、内异康复片(NYKFP)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孕三烯酮组(GES,西药对照组)、丹莪妇康煎膏组(DEFKJG,中药对照组),另设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均为24只小鼠。常规饲养3月后,将空白组、假手术组、3月模型组小鼠分别在动情期与间情期处死。其它组灌胃给予相应浓度和成分的药物(用药组)或继续常规饲养(6月模型组)3月后分别在动情期与间情期处死。通过病理切片、HE染色下观察各组造模前后及用药前后子宫腺肌病的病理改变,并对AM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分,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子宫GPR30、Akt、p-Akt随时空变化的表达情况。结果1.从形态学上观察到异位内膜组织侵润肌层同时作子宫腺肌病严重程度分级评分并统计分析,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月模型组和6月模型组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6月模型组高于3月模型组,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GPR30、Akt、p-Akt的表达在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AM模型形成后三者的表达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6月模型组高于3月模型组(P<0.01),6月模型组和3月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三个指标在不同药物治疗后均下降,内异康复片高中剂量组、孕三烯酮组、丹莪妇康煎膏组与6月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内异康复片高剂量组三者的表达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和丹莪妇康煎膏组(P<0.01),不同剂量内异康复片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无论是动情期还是间情期,AM模型小鼠的异位内膜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GPR30、Akt、p-Akt均高于在位内膜(P<0.01),而在位内膜又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三者在正常和模型小鼠子宫局部的表达随着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在动情期的表达显著高于间情期(P<0.01),药物治疗后除了孕三烯酮对在位内膜上Akt的周期性表达有影响外,其余均未对这种周期性变化产生明显干预作用。结论1、手术操作过程对造模结果无影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侵润程度)随病程延长而升高。本实验中同种异体垂体宫腔移植法建立AM小鼠模型3月和6个月后成功率都达到100%,该造模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2、AM的发生与子宫局部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GPR30及其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Akt、p-Akt的异常表达有关,本研究提示GPR30与Akt、p-Akt表达同步上调可能导致AM的发生。3、清湿化瘀类中药可通过降低在位及异位内膜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GPR30及其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Akt、p-Akt的表达而发挥治疗AM的作用,但其调控的GPR30/PI3K/Akt通路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证实。4、高中剂量内异康复片和丹莪妇康煎膏和孕三烯酮均能下调AM在位及异位内膜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GPR30、Akt、p-Akt的表达,高剂量内异康复片的调控力度优于以上两种对照药物,而内异康复片对三者的调控程度与剂量相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故运用具有清湿化瘀功效方药为中药治疗AM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5、本实验中GPR30、Akt、p-Akt的表达受激素的调节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动情期明显高于间情期,因此,这将为临床上治疗AM选择最佳用药时间提供依据,而清湿化瘀法对这种周期性变化无明显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