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理学是道德哲学,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支撑当代社会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内在驱动,是揭示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科学。而翻译活动作为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其内在语际、人际以及跨文化的特性必然涉及到伦理问题,并且也离不开伦理层面的思考。本文开篇简单地介绍了翻译伦理学和翻译策略及他们各自的研究现状后,指出在翻译研究中引入伦理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成平等对话,从而让我们对译学研究范式有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接着,文章探讨了翻译活动中最常遇见的翻译策略选择问题,指出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这两组翻译策略的不同点,以及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各自的优缺点。然后,从伦理的角度,将过去的文学翻译大体上进行了两个时间段的划分,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的这一百年里,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和传统美学的影响,翻译被定义为一种艺术再创作,过分注重译者的天赋和才能,完全忽视了伦理问题。而在翻译策略方面,则是归化译法占了主导;而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随着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兴起,译界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归化异化之间的关系,并越来越关注异化译法。但由于工具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这一时段,伦理问题同样也没有得到任何重视。最后,文章就如何在翻译研究中合理地借鉴伦理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指出应以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作为基础,建立翻译伦理学这一新的研究角度,从而帮助译者更好地在主体间性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译文文本尊重并且保留原文“他者”特色,真正实现翻译过程中的双重建构。只有这样,才能拓宽译学研究的视野,推动该领域发展,使翻译真正跨越文化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