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死亡认知、死亡态度及其课程建设的探讨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许多研究者正在努力突破死亡研究的禁区,从各自的研究立场出发,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研究。无论是从学校变革的需要,还是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以及国人的死亡态度及生命品质等方面来看,对初中生的死亡认知、死亡态度及其有关课程建设的探讨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既吸取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又借鉴了定性研究的方法。以自编的《个人信息与生活经验问卷》、《死亡认知问卷》以及《死亡态度问卷》为主要研究工具,以1189名初中生为被试,深入研究他们的死亡认知、死亡态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初中生所写的关于生命和死亡话题的作文作为辅助研究材料。 研究发现: (1)初中生的死亡认知水平普遍较高,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比较成熟。 (2)多数初中生偏向于中立接受死亡,少数人偏向于逃离接受死亡。 (3)初二年级学生的死亡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初三年级学生。无论是在非独生子女中,还是在农村学生中,初二年级学生的死亡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初三年级学生;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死亡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 (4)与农村和乡镇的学生相比,城市学生更为明显趋近于中立接受死亡的态度;与初一年级学生相比,初二年级学生更为明显趋近于中立接受死亡的态度。在城市学生中,初一年级学生比初二年级学生更为明显趋近于死亡恐惧;在乡镇学生中,初二年级学生比初三年级学生更为明显趋近于死亡恐惧;在初二年级学生中,乡镇比城市和农村学生更为明显趋近于死亡恐惧。 (5)初中生的死亡认知水平与死亡恐惧的相关性不显著,与逃离接受、趋近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与中立接受呈显著正相关;初中生的死亡认知水平能够较好地预测逃离接受、趋近接受以及中立接受;等等。 基于本研究发现的问题以及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结构的建构、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评价的操作以及师资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对死亡教育的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可资参考的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尼尔雌醇和有氧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32只10月龄清洁级SD雌性小鼠(武汉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切除卵巢后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Ⅰ);喂药(尼尔雌醇)一
注意不仅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完成各种行为的重要条件。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工作,从而达
本研究采用心理学研究中的小样本范式,通过一种非共时,多基线水平的单被试实验设计来考察心理调控介入后四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中的心境和应对方式是否有显著改善,并提出试
本文以近代武汉教育的发展为研究主体,创造性的将武汉纳入中部区域内进行讨论,论证武汉在近代这个时期中部地区这个空间内其区域教育中心地位的形成及其演变。结合区域经济学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终端的更新换代和日益普及,为大学生创造了泛在学习的无限时空,但是时间也有被碎片化的倾向。微型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的形态,给学习者带
成人学校是构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桥梁,在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成人学校校长则是成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宁波市为个案,基于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