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作为1937年美国畅销书,《岁月》是她集中反映英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小说。它颠覆作家以往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将“事实”与“想象”相结合,以家庭成员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折射社会现实,是作家创作的新尝试,然而评论家对此却褒贬不一。 本论文将运用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揭露《岁月》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下人格异化现象以及消极的社会性格,从而挖掘作家伍尔夫对现代人人格发展的担忧,及她对健全人格的呼唤。《岁月》的章节由十一个不同年份组成。据此,作者分析了小说中英国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变化,同时结合弗洛姆对十九、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比较型诊断,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所产生的精神倒退,揭露以市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体制阻碍人格发展的事实与进程。伍尔夫的对比手法则反映出由此产生的人、自然和社会关系不和谐现象。在此基础上,作者运用弗洛姆的“异化”概念剖析人物自我感缺失及人与同胞疏离的异化现象,从而揭露小说中无助与压抑、冷漠与伪善的消极社会性格。重塑健全人格至关重要。主人公通过培养自我感和创造性逐渐实现反异化的自我救赎,通过爱与交流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而小说中人物对大自然的热爱,自然成为人类心灵的庇护,则有力证明了人类亲近自然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所以,作家伍尔夫在《岁月》中呼唤健全的人格。因为在现代社会市场主导一切的经济体制下,异化现象已相当普遍。异化对健全社会和健全人格都有损害与阻碍作用。重塑健全人格对现代人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