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呋咱、四嗪类含能化合物的理论性能研究与合成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HT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有呋咱、四嗪等多氮杂环的含能化合物,因其低碳低氢高氮的结构而使得它们普遍具有正生成焓更高、热稳定性更好、氧平衡更适合以及燃烧产物更环保等优点。国内外众多研究工作者试图从这些多氮杂环化合物中寻找出新的密度高且稳定性好的含能材料。本文设计了一系列以呋咱、四嗪等富氮杂环为主要结构单元的高能化合物,运用量子化学方法,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理论预测,筛选出性能优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高能钝感化合物候选物,并对部分优秀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索。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以3,4-二氨基呋咱(DAF)为起始反应物,制备了化合物3,3’-二硝氨基-4,4’-偶氮呋咱(DNAAz F),及其五种含能离子盐化合物,并对合成工艺进行初步的探索。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DNAAz F及其离子盐衍生物的生成焓及爆轰性能进行了理论预测。结果表明,偶氮双呋咱硝氨化合物DNAAz F及其五种盐类化合物salt1-salt 5的爆轰性能较为理想,能量水平基本可与RDX相当,在含能材料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设计了一系列的双呋咱及双氧化呋咱为基的含能衍生物,并采用DFT方法对其生成焓、爆轰性能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双氧化呋咱基衍生物的稳定性不如双呋咱环的衍生物,氧化呋咱环中与配位氧相邻的N-O更容易断裂。五种高含氮环的取代基均能有效的提高化合物的生成焓,而且它们对生成焓的贡献大小顺序为1,2,3,4-四嗪≈1,2,4,5-四嗪>四唑≈1,2,3-三唑>1,2,4-三唑。而桥连结构对生成焓的影响大小顺序为-N=N->-N=N(O)->-NH-NH-。在生成焓的研究中发现,氧化呋咱环及呋咱环对生成焓的影响并无多大区别。研究还发现四唑环的引入对化合物的爆速和爆压的提高有明显帮助。以DAF为原料,制备了二(4-硝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ADNAAF)及其三种含能离子盐化合物,通过向ADNAAF中引入含能基团,设计了5种新的衍生物,对上述化合物的生成热、爆轰性能、能隙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理论预测,还研究了这些物质的热力学函数与温度的关系,期望对后续的研究有所帮助。结果表明,上述目标化合物爆轰性能都比较良好,但稳定性不如RDX和HMX。以双1,2,3,4-四嗪-1,3-二氧化物并哌嗪或吡嗪环为主要结构单元,设计了9种化合物P1-P9,并对其生成热、爆轰性能及稳定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9种化合物均具有优良的爆轰性能,基本可与RDX相当,其中P9具有最高的生成焓(可达1714.71 k J·mol-1),爆轰性能最佳(ρ=1.91 g·cm-3,D=9.92 km·s-1,Q=2343 cal·g-1,P=45.19 GPa),可与HMX持平。设计了12种唑类杂环并1,2,3,4-四嗪化合物F1-F12,运用DFT方法对它们的生成焓、爆轰性能及稳定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这十二种化合物均具有成为的高能量密度材料潜能,其中F3、F4、F5、F6能量水平基本与RDX持平,F9、F10的爆轰性能最优良,能量水平甚至接近HMX,且它们的热稳定性均较好,最弱键的键解离能在200k J·mol-1左右。通过对比发现,唑类杂环并v-TDO分子的6位上的碳原子被硝基取代后,能量水平及感度均有所提高。以2,6-二氯吡嗪(1)为反应原料,合成了3,5-二硝基-2-叔丁胺基-6-氨基吡嗪(5),并对部分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2-氯-6-甲氧基吡嗪(2)的合成工艺:以化合物1为反应原料,甲醇-甲醇钠溶液过量20%与之在50℃条件下搅拌冷凝回流3小时,以乙醚为溶剂进行后处理除去水分,旋蒸,产率为80.5%;3,5-二硝基-2-氯-6-甲氧基吡嗪(3)的合成方法:化合物2与酸反应,V硝酸:V硫酸为0.8,70℃反应4h,产率为51%。
其他文献
随着社交网站(例如,Facebook、You Tube、Instagram等)和数字电子设备(诸如数码相机、手机等)的普及,互联网上的视频、图像、文本等多媒体数据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如何从海量多媒体数据中快速并且准确地搜索出用户所需要的多媒体数据变得极其具有挑战性。此外,多媒体数据往往使用高维的特征表示,不同的特征表示又具有不同的数据结构,由此产生的多媒体数据间的异构性也是一个难题。为此,如何有效地
随着摩登电子时代的发展,电子皮肤、可伸缩电路器件等柔性可穿戴的电子器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光电探测器作为一类传感器,可用来进行信息传输,在军事探测、生物传感、光通信等方面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因此实现光电探测器的柔性可穿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柔性可穿戴主要有两种策略,构筑纤维状或者薄膜状的柔性器件。纤维本身具有轻质、柔韧并且容易编织的特点,可以实现可穿戴应用,因而构筑纤维状光电探测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探测雷达通过提取人体目标的生命体征信号以准确识别人体目标的位置、生理状态等参数。相比传统的非接触式视频、音频传感器,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探测雷达因具有环境适应性好、穿透性强、无隐私问题等优势而成为现代雷达领域与生物医学传感领域的交叉研究热点。研究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探测雷达对于居家健康监护及反恐救援等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基于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探测雷达的人体目标识别领域仍存在许多可改进
高精度水文预报是水旱灾害防御的重要技术保障。结合水文监测预报信息和数字孪生思想,构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径流实时预测体系,并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径流实时预测方法。体系以数字孪生拓扑结构为主体,以人工智能虚拟模型为核心,通过5个层次实现水文监测、水文预报和决策管理的密切耦合;方法以高效机器学习方法为主体预报模型,采用群体智能算法优选模型计算参数,同时通过数字孪生拓扑结构和实时监测信息来动态更新径流预测结果
物质系统的强光电离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类重要现象,该现象体现了物质世界内部蕴藏的丰富结构。本文主要讨论包括从微观原子分子、团簇到宏观水介质、液滴再到大尺度水云的物质系统的强光电离过程。研究了原子和分子的强光电离过程。考虑到范德瓦尔斯二聚物强光电离在强场物理中的重要意义,研究了超短超强激光电离氙原子及其二聚物时光电子的动量分布和能量分布。研究发现了氙二聚物强光电离的光电子动量或能量分布相比原
层状异构金属材料是一种新型结构的金属材料。典型的层状异构组织是指金属材料内部由软相微米再结晶组织和硬相超细晶/纳米晶/纳米孪晶组织共同构成,软相微米再结晶一般呈现层状聚集且被硬相组织牢牢地包夹着,整个结构在空间尺度上展现出层状分布的特征。层状异构组织包含单金属层状异构结构和多金属复合层状结构。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层状异构化处理后,材料的强度和拉伸塑性匹配通常会得到了显著优化。本文首先分别选用两种层错
通过微生物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能够开发微生物细胞工厂去生产各种有价值的目标产物,比如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燃料等。由于代谢调控也是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领域的方向之一,对于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各国科学家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代谢调控的策略方面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分别是从构建起始密码子库和给予电能的角度对大肠杆菌进行了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
异种金属的钛/铜连接可以兼顾高强韧钛合金和高导热导电铜合金的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船舶及化工等领域具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钛/铜异种金属显著的理化性能差异,主要包括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熔点和冶金不相容性等,使得钛/铜接头的焊接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其中以钛/铜金属间化合物(Titanium/Copper Intermetallic Compounds,Ti/Cu-IMCs)层为焊接的主要问题。本论
对比于正则系统,奇异系统能够更准确地保持实际系统的结构,在许多实际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奇异系统所能描述的实际系统的范围比正则系统宽广很多,对许多实际系统的描述与刻画也比正则系统方便、精确。当奇异系统模型的实际动力学结构或参数发生突变时,奇异马尔可夫跳变系统可以更好地表示这类系统。同时,时滞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实际系统之中,往往给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如造成系统不稳定、系统性能下降等。为了避免时滞的不利
基于硝化纤维素/硝化甘油的传统发射药与推进剂易被外部激励(火焰、撞击和冲击波等)意外激发,从而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降低发射药与推进剂的感度成为了科研人员多年来努力的目标。目前,研究者利用含能热塑性弹性体等取代部分硝化纤维素研制了低易损发射药、低敏感高能发射药和低敏感推进剂,以降低弹药对于意外刺激的敏感性。但是,这些新型配方发射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如力学性能不佳等问题。硝化纤维素作为发射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