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利率市场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大大加快,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贷款利率下浮限制,2014年11月提高存款利率上限,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宣布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彻底完成,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8年第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该报告指出要推动利率“两轨”逐步合“一轨”。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使其经营模式、业务发展、风控机制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鉴于此,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风险行为的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值得重视与研究的问题。
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考察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实际状况,度量了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风险行为之间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进行数学建模和实证检验,并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环境,控制银行风险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回顾相关文献并进行述评。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系统地回顾了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以及银行风险,为后文相关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首先,梳理了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而后度量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指数。
第三章是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概述。首先回顾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对中国银行业现状进行分析,而后选取中国98家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市场结构化的方法,用赫芬达尔指数(HHI)和市场集中率指标(CRN)度量了市场集中度;基于非结构化的方法,用H指数、Boone指数、Lerner指数和经效率调整的Lerner指数度量了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程度,以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与竞争程度,并总结样本期内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变化趋势。
第四章主要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行为进行测度。首先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指标进行度量。而后回顾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文献,并对四种系统性风险的方法即三种ΔCoVaR的方法与MES的方法,进行建模及实证比较研究。
第五章主要研究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个体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个体风险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述评,然后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最后使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个体风险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主要研究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系统性风险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述评,然后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最后使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论与政策建议。对文章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若干研究结论。并根据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的状况和相互作用关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第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显著成就。并且还发现利率市场化指数在危机期间不断波动,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而危机过后,利率市场化指数便呈现出快速上涨之势。这一变动情况与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相关政策的动态调整基本符合。
第二,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呈不断下降趋势,而竞争度从2007到2010年在快速上升而后逐年下降,直到2015年又开始逐渐提升。总体上来讲,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的竞争程度属于垄断竞争水平。此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较强并进一步提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下降较为明显,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较为稳定。
第三,从2007年起,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而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来看,2017年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其他依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关于系统性风险,GAS-based-Dynamic Gaussian Copula-ΔCoVaR更能准确地刻画银行间的损失相依性,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历史相对较长、资产规模较大,受居民青睐度较高,所以其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相对较低,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相对较高。
第四,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竞争度分别与个体风险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处于“集中-脆弱”区域与“竞争-脆弱”区域。同时,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竞争度对个体风险的影响,相较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第五,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竞争度分别与系统性风险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且对于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其市场集中度越高,竞争度越大,系统性风险越大。同时,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竞争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并构建论文框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商业银行风险分为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分别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这两类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往文献大多从银行个体风险角度,来研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银行个体风险、系统性风险两个维度,来表示银行风险,以更全面地研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风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点,从这个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风险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采用GAS-based-Dynamic Gaussian Copula的方法度量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结合中国上市银行可得数据,在CoVaR的基础上,本文采用GAS-based-Dynamic Gaussian Copula的方法来估计ΔCoVaR,该方法能更好的估计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更好地度量系统性风险。此外,结合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点,从实际利率水平、利率浮动幅度、利率决定方式等三个方面,来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第三,研究样本更加丰富和完整。本文选取的样本更加完整,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并且数据统计上也统一了计算口径,进而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本文主要侧重于应用研究,以对现实情况进行实证检验为主,而在理论上的创新较少,仅分析了现有理论,并未在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第二,数据样本时间长度不够,短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可能会影响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考察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实际状况,度量了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风险行为之间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进行数学建模和实证检验,并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环境,控制银行风险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回顾相关文献并进行述评。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系统地回顾了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以及银行风险,为后文相关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首先,梳理了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而后度量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指数。
第三章是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概述。首先回顾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对中国银行业现状进行分析,而后选取中国98家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市场结构化的方法,用赫芬达尔指数(HHI)和市场集中率指标(CRN)度量了市场集中度;基于非结构化的方法,用H指数、Boone指数、Lerner指数和经效率调整的Lerner指数度量了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程度,以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与竞争程度,并总结样本期内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变化趋势。
第四章主要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行为进行测度。首先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指标进行度量。而后回顾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文献,并对四种系统性风险的方法即三种ΔCoVaR的方法与MES的方法,进行建模及实证比较研究。
第五章主要研究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个体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个体风险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述评,然后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最后使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个体风险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主要研究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系统性风险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述评,然后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最后使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论与政策建议。对文章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若干研究结论。并根据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的状况和相互作用关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第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显著成就。并且还发现利率市场化指数在危机期间不断波动,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而危机过后,利率市场化指数便呈现出快速上涨之势。这一变动情况与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相关政策的动态调整基本符合。
第二,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呈不断下降趋势,而竞争度从2007到2010年在快速上升而后逐年下降,直到2015年又开始逐渐提升。总体上来讲,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的竞争程度属于垄断竞争水平。此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较强并进一步提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下降较为明显,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较为稳定。
第三,从2007年起,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而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来看,2017年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其他依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关于系统性风险,GAS-based-Dynamic Gaussian Copula-ΔCoVaR更能准确地刻画银行间的损失相依性,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历史相对较长、资产规模较大,受居民青睐度较高,所以其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相对较低,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相对较高。
第四,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竞争度分别与个体风险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处于“集中-脆弱”区域与“竞争-脆弱”区域。同时,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竞争度对个体风险的影响,相较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第五,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竞争度分别与系统性风险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且对于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其市场集中度越高,竞争度越大,系统性风险越大。同时,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竞争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并构建论文框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商业银行风险分为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分别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这两类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往文献大多从银行个体风险角度,来研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银行个体风险、系统性风险两个维度,来表示银行风险,以更全面地研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风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点,从这个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风险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采用GAS-based-Dynamic Gaussian Copula的方法度量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结合中国上市银行可得数据,在CoVaR的基础上,本文采用GAS-based-Dynamic Gaussian Copula的方法来估计ΔCoVaR,该方法能更好的估计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更好地度量系统性风险。此外,结合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点,从实际利率水平、利率浮动幅度、利率决定方式等三个方面,来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第三,研究样本更加丰富和完整。本文选取的样本更加完整,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并且数据统计上也统一了计算口径,进而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本文主要侧重于应用研究,以对现实情况进行实证检验为主,而在理论上的创新较少,仅分析了现有理论,并未在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第二,数据样本时间长度不够,短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可能会影响实证结果的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