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义角度看修辞词语的翻译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i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尝试从认知语义的角度来看待修辞现象.该文在综述概念隐喻、语言对比研究以及第二语言能力等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词汇结构理论,分析了词汇的概念结构及其对于译者在处理英汉双向翻译中正确处理修辞语言的意义.作者通过对具体范例的分析指出,概念隐喻作为修辞表达的思维基础,将有限的字面意义和无限的概念延伸有机地联系起来.关于人体器官"头"(head)的个案研究尤其显示出,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概念系统虽有重叠但并非完全等同;即使是字面意义高度对等的单词,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也有着不完全对等的概念范畴.文章指出,仅以翻译成品为本的研究方法往往使人们忽略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到的关键的主体作用;而综合的研究方法则注重了以翻译过程为本这一层面.由于翻译实践中的大多数译者同时也是二语习者,这一复杂而特殊的身份意味着译者对语言的处理过程也是复杂而特殊的.相关的理论与模型显示出,译者对修辞语言的处理不可避免地包括对词汇意义以及概念意义两方面的斟酌.作者随后详细对比了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体系中概念隐喻的存在形式及其在修辞词语的翻译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对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作者指出前人的理论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改,将概念隐喻在两种语言中的存在形式归纳成五种变化类型;并以英汉修辞翻译中的具体词语和短语为例,对每一种变化类型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作了详实的分析,从新的角度为建构更加丰满的翻译研究体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该文同时提出,随着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解不断发展,翻译不单是一个静态的文本对比研究,而是一个以对等为最终目的,在译者的双语知识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动态过程.而对以隐喻和借代为代表的修辞表达的认知理解,特别是在词汇层面上对于概念隐喻的理解则为修辞翻译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从而帮助翻译者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理解和传达修辞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其他文献
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法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控制力也在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的权益,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和急端.作为司法程序中的一个重
双语词典编纂历史悠久,时逾千年.中国的汉英词典编纂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西方神职人员编纂时期(1815——1911),国人草创时期(1912——1977),国人自编时期(1978——).目前,国
近年来的文体学研究真可谓是突飞猛进、硕果累累,而且各种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使不同的文体学派应运而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派别都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不少文体学家总认为
间接回指是指称现象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其指称对象的确认必须依赖与先行词"搭桥"才能完成.对于双先行成分间接前指词的确认,尤为如此.听话人必须从前文出现的两个名词短语中选
<正>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按照福建省委《福建省党的领导干部述责述廉工作意见》要求,3月1日上午,福建省质监局党组书记严效东主持召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述
时间的脚步来到2012年4月,大盘又陷于震荡盘整之势。  中国股民在有着20年成长之路的资本市场品尝着酸甜苦辣。  经历过股市疯狂地单边上涨,也经历过股市绝望地一路下跌。  投资者在过山车一样的股市中感受着升腾的喜悦和坠落的痛苦。    股票市场有没有规律可循?  经济杂志证券版面致力和投资者共同触摸股市的脉搏。  解读宏观政策把握经济发展大方向,  挖掘热点板块寻找投资机会,  分析公司财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