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语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形成的独特的固有的表达方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语言的精华。习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任何发达的语言都包含着大量的习语,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习语不仅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具有丰富历史或文化内涵和反映各个国家民族思维方式和思维表达习惯的语言现象。
长期以来,在习语研究领域,众多语言学家对习语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早期中国的语言学家侧重于收集英汉习语编撰英汉习语词典(如庄以淳,1983;潘耀泉,1999)。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习语的人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也更为广泛。国外的语言学家侧重于研究其语义和句法特征(如Makkai,1972;Hocket,1956,Weinreich,1972等)。以Strassler(1982)和Fernado(2000)为代表的国外语言学家主要从习语的语用视焦对习语进行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就习语的理解和加工机制进行一系列研究是国外学者的又一个研究焦点,代表人物有Bobrow与Bell,1973;Swinnery& Cutler,1979;Gibbs,1980等)。国内的语言学家侧重于对习语性质和范围、习语形成和源流、习语意义和结构、习语运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向国忠(1985)、史式(1979)、刘洁修(1985)、王德春(1983)等。毫无疑问,所有这些研究都为理解和运用习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尽管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但很少有人从动物习语角度去研究习语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研究对英汉动物习语进行比较,探讨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动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密切关系。人们习惯于把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与动物联系起来,通过动物的形态、习性等特征来表达一种抽象意义,形成各国独特的动物文化。因此,大量的跟动物有关的习语进入英语和汉语。动物习语的使用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活泼,用词更加精炼形象,色彩更为丰富浓烈。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差异,各国对动物习语的理解并不一样。不同国家的动物习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能完全对应的甚少,多数只能是部分对应。有些动物习语有着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本文收集了跟动物有关的习语200多条,对英汉动物习语进行比较,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情况:(1)动物形象和意义完全相同;(2)动物形象相同而意义不同;(3)意义相同而动物形象不同;(4)东西方民族特有的动物习语。
通过对英汉动物习语的比较,本研究发现由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英汉动物习语之间的不同之处要比相似之处多得多。因此了解习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对理解动物习语和跨文化交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英语习语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在习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者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